桐城张相国的家有个厨师姓陆,一手好厨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请假回城郊的家一次。他妻

史迹追踪者 2025-07-30 07:05:38

桐城张相国的家有个厨师姓陆,一手好厨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请假回城郊的家一次。他妻子年轻貌美,常年独守空房,隔阂越来越深,后来竟闹到和离了。 陆厨同事王某在相国府伺候多年,略有积蓄,还没娶妻。他曾见过陆厨妻子,心中早已倾慕,听说两人离异,便请陆厨喝酒,想请他做媒促成好事。 几杯下肚,王某试探道:"嫂子既被兄长休了,凭她的容貌早改嫁了。兄长如今后悔也晚了。" 陆厨侧头道:"我倒不在乎这个,上次回乡听说,那丫头眼光高得很,挑挑拣拣还没嫁呢。" 王某大喜,忙起身敬酒:"弟弟有件事相求,兄长可别推辞。" 陆厨追问,王某才说:"兄长不要的,别人自然可以娶。何况我至今单身,兄长就可怜可怜我,帮我促成这门亲事吧。" 陆厨面露难色,许久才说:"既已和离,谁都可以娶,但我和她毕竟夫妻一场,怎么开口说这事?" 王某心生一计,诱哄道:"兄长和嫂子离婚也几个月了,不想再续弦吗?" 陆厨说:"怎么不想?只是在相府当差,几十天才回一次家,又怕人家嫌弃,这可如何是好?" 王某心中暗喜,趁机说:"兄长何必另娶新人,旧人就很好啊。" 陆厨不解,王某支吾半天才说:"我家就在相府旁边,娶了她后,她虽是我的新婚妻子,却是兄长的旧偶。兄长要是想念了,不妨夜里过来,我自会成全。咱们两男一女,全靠兄长成全了。" 陆厨大笑:"弟弟莫不是骗我?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王某又说:"我怎会骗兄长?" 陆厨暗自盘算:"我攒的钱只够买酒,再娶个媳妇没几十两银子根本不行,还找不到前妻那么美的。如今这样,等于没娶却有媳妇,他自愿戴绿帽,于我有什么损失?" 思来想去,又假装为难,直到王某发誓才答应,两人订下盟约后分别。 陆厨回家后,立刻去拜访前妻的父亲,措辞道:"小婿不才,身为仆役不能时常回家,怕耽误了令爱青春,所以将她送回。但夫妻情分难忘,又担心她嫁错人,心中挂念。如今城里有位王某,家资殷实,可以托付终身。岳父若不嫌弃,小婿愿做媒人。" 说罢连连下拜。 前妻之父答应见一见王某。 次日,王某穿着光鲜、骑着肥马前来拜访陆厨,前妻的父母偷偷相看,十分满意,便爽快答应了婚事。但前妻并不愿意,只是自己说了不算,只得作罢。 王某选定吉日,将女子迎娶过门,王某年纪比陆厨小很多,又不忙,能够朝夕与女子相处,她也渐渐安下心来。 只是陆厨记着先前的约定,多次向王某提出要见前妻。王某各种找借口拖延,舍不得到手的美人再与人分享。陆厨心中不平,常跟同僚抱怨王某,听者都觉得荒唐可笑。 王某得知后大怒,两人矛盾更深。 几个月后,王某跟随相国外出,夜里未能回家。有人进入王某家,将女子杀在卧室,脸上砍了十多刀。王某回来后立刻报官,仵作检验发现女子全身赤着,显然是J后被杀。 王某因与陆厨有旧怨,认定是他所为,便告知相国。听过此事的人都作证,于是在官府拷打下,陆厨被 迫认 罪,其实是冤枉的。 王某自女子死后,不敢再住那间屋。恰逢山东有位客商因事滞留,借住在王某家。起初不知屋里出过事,到了夜里,客商听见有人啼哭:"我脸虽被毁,也该仔细检查身体,怎能让坏人得逞?" 反复说了几遍,却看不见人影。 次日客商对王某讲述了夜里的见闻,王某却不信。有个仆役在旁听见,惊骇不已,禀报了相国。相国说:"若真有冤,应当重新查验。" 于是致信县令。 县令也怀疑陆厨不像凶手,于是带着王某、女子父母、陆厨一同到葬地开棺验 尸,尸体竟未腐烂。县令先让王某看,王某说 "是她";又让陆厨和女子母亲看,两人都称 "不是"。 县令追问,陆厨先回答:"她虽是我前妻,但夫妻相处多年,隐秘之处无不知晓。她左胸有掌大的瘡巴,如今这尸体没有,而且肤色太白,也不相似。" 女子母亲所答完全相同。 县令大惊,盖好棺木,将众人带回衙门。先对女子父亲用 刑,审问家中往来之人。老人吓得吐露实情:有个远亲邢某住在邻县,来时就住在他家。女子未嫁前,邢某已回乡,此外再无外人。 县令知道了线索,便将众人收押入 狱,发公文到邻县,不到十天就将邢某和陆厨前妻一同抓获。众人辨认,有的哭泣,有的愤怒,有的大惊失色。 县令终于查 清 真 相:原来女子离婚后与邢某相好,约定婚嫁。但邢某多次提亲,女子父母都不答应,好容易答应了,又索要重礼,邢某便回乡筹措,不料陆厨从中作梗,竟让女子嫁给了王某。 邢某回来得知此事大怒,一心想报 复。 邢某出钱请小偷帮忙,他偷出女子后,怕事情败露,找了个JI女,带到王某住处,灌醉后与小偷拔刀断喉,又怕不像,干脆毁了面容,因此无人察觉。若不是冤鬼自诉,这冤案竟无人能昭雪。 没过几天,偷儿也被抓获,邢某和偷儿都被处死 刑,女子也受杖 刑被遣返。陆厨和王某都受了杖 刑。全城哄传此事,引为笑谈。 本篇故事源于《萤窗异草》,这王某和陆厨都不是好人,起心动念就不好。#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8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