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3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

古往趣话社 2025-07-30 07:42:30

公元前93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但是丙吉抱来一个婴儿交给她们。 那婴儿瘦得像只小猫,裹在破旧的襁褓里,小脸皱巴巴的,哭声细弱得像蚊子哼。女囚们这才看清,孩子手腕脚腕上还有未消的红痕,显然是刚从什么苦处挪过来的。丙吉没多说什么,只从怀里摸出半块麦饼,又塞给她们一小罐奶水,声音压得很低:“好好喂着,饿不着你们。” 谁也不知道,这孩子是当朝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几个月前,巫蛊之祸席卷长安,太子一家几乎被斩尽杀绝,刚出生的他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直接被扔进了这座阴森的郡邸狱。丙吉当时刚调任廷尉监,负责审理巫蛊案的囚犯,见这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心尖子猛地一颤。 监狱里的日子暗无天日,老鼠在墙角窜来窜去,冬天的风从裂缝里灌进来,能冻透三层衣服。丙吉特意把孩子安置在最向阳的牢房,每天都要跑来看两趟。有回孩子染了重病,烧得浑身滚烫,连奶都咽不下去。狱医不敢管“罪囚之后”,丙吉急得直跺脚,自己掏钱从外面请了大夫,又守在牢房外三天三夜,听见孩子哭声稍微响亮些,才敢靠着墙根打个盹。 两个女囚渐渐明白这孩子的分量,也瞧出丙吉的用心。她们一个用破布给孩子缝了件小袄,一个省下口粮熬成米糊糊。丙吉每次来,都要先伸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再翻开襁褓看看尿布干不干,活像个操心的老父亲。有狱卒私下嘀咕,说他不该对“反贼余孽”这么上心,他只笑笑:“再怎么说,也是条人命。” 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病重,术士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老人家一怒之下下令,将狱中囚犯无论罪行轻重一律处死。深夜里,持节的内侍带着禁军冲到郡邸狱门口,丙吉愣是挡在大门前,手里紧紧攥着那根象征职权的木杖:“里面有无辜的婴儿,你们谁敢动?”双方僵持到天亮,内侍只好回去复命。汉武帝听了,忽然叹了口气:“这是天意啊。”竟下令赦免了狱中所有囚犯,那个在监狱里长大的孩子,也总算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可孩子还是没地方去。丙吉把他送到祖母史良娣的娘家,看着孩子被史家人抱在怀里,才松了口气。后来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继位,丙吉调任大将军长史,渐渐淡出了这孩子的生活。他从不多提当年的事,仿佛那段监狱里的守护,只是做了场该做的梦。 直到昭帝驾崩,霍光等大臣拥立昌邑王刘贺,可这新君荒淫无道,登基二十七天就被废黜。朝堂上乱成一锅粥,丙吉这才站出来,小心翼翼地提起那个在狱中生还的皇曾孙:“他如今在民间长大,性子沉稳,通晓经书,不如让他试试?” 当十七岁的刘病已(后改名刘询)被迎进皇宫时,大概早已忘了监狱里的微光,忘了那个总给自己送吃的、摸自己额头的牢头。丙吉在人群里看着他,眼神平静得像一汪水。后来刘病已成了汉宣帝,丙吉依旧守口如瓶,直到有个老宫婢上书提及当年旧事,宣帝才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全靠这位沉默寡言的大臣。 宣帝想封丙吉为侯,他却一再推辞:“保护陛下是臣的本分,谈不上功劳。”最终还是接受了封赏,却始终保持着低调。有人说他傻,守着这么大的恩宠却不张扬,可丙吉心里清楚,当年在监狱里救下那个婴儿,从来不是为了日后的富贵。 历史有时候就这么奇妙,一个不起眼的牢头,凭着一点恻隐之心,护住了大汉的未来。丙吉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可他在黑暗里点亮的那束光,比任何金戈铁马的传奇都更让人动容——因为那里面藏着的,是最朴素的善良,是无论何时都不该丢掉的人性。 参考书籍:《汉书·丙吉传》《资治通鉴·汉纪》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蒲公英

蒲公英

1
2025-07-30 08:42

胡言乱语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