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又破防了!”美国男子去医院体检高血压,没有做手术,没有做核磁共振,也没

星球拾光 2025-07-30 10:36:29

“美国网友又破防了!”美国男子去医院体检高血压,没有做手术,没有做核磁共振,也没做CT扫描,2小时却被收近30万人民币的诊费。男子吐槽:这太疯狂了,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完全被吓到了   一位美国男子最近总觉得头晕,量了几次血压都偏高,心里犯嘀咕,决定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出门前他特意查了下附近医院的评价,揣着医保卡,想着有保险兜底,花不了多少钱。 到了医院,前台护士问了些基本情况,给他挂了号。   没过多久,一位护士领着他进了诊室,房间里摆着不少仪器,看着挺专业。   护士给他量了血压,抽了血,说要做个血培养检测,又让他在观察室等着。   这一等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这期间,他又量了次血压,就没有其他的检查了。 快到中午时,护士递给他一张单子,说是这次的费用。   他接过来扫了一眼,顿时感觉头晕目眩,他简直不敢相信,只是几次小检查就让他得到了一张超过4万美金的账单。   他把单子凑近了又看了几遍,数字没跑。   他拿着账单蹲在走廊长椅上,手指在纸面上划来划去。   基础检查费和急诊观察费加起来就超过3万美元,一次血培养检测接近5000美元,还有几笔零散的费用。   最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那笔 800 美元的职业治疗费,他想了半天,才记起中途有个穿白大褂的人推门进来,站在门口看了他一眼,说 “看着没事”,然后就关上门走了。   他捏着账单的手开始发抖,后背直冒冷汗。   在美国,如此夸张的事例却并不少见。   有位女士急性阑尾炎发作,疼得直不起腰,被家人送进医院。   手术后第五天出院,她需要支付的费用高达5.5万美元。   她记得公司给交了医保,原本并没有那么慌张,可等医保报销完,自己还得掏 1.1 万美元。   她对着账单算了算,这笔钱要是在墨西哥,能做三次同样的手术,还能剩下钱请个护工照顾自己一周。   在纽约一家社区医院做过多年护士的人说,她见过更让人揪心的。   有位老人半夜起夜摔断了腿,救护车拉到医院,拍了张 X 光,打了一针止痛剂,前后没超过 40 分钟,最后账单上写着 6800 美元。   老人拿着账单的手抖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自己每月退休金才 1200 美元,这一下就把大半年的生活费搭进去了。   美国老百姓中间早就流传着 “千万富翁进医院,百万富翁出来” 的说法,听着像句玩笑,细想全是无奈。   德州有对年轻夫妇,妻子顺产生完孩子住院三天,出院时收到 1.8 万美元账单。   夫妻俩白天上班,晚上还得去餐厅打零工,整整两年才把这笔钱还清,孩子周岁那天,连个像样的蛋糕都没舍得买。   更让人犯愁的是护理费用。 费城有位刚做完心脏手术的老人,每天的护理费就要 800 美元,差不多是他儿子半个月的工资。   医生说他至少需要护理一个月,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术后第十天就偷偷办了出院。   结果回家不到一周,伤口就感染了,又被紧急送回医院。   这种情况在护理费用占总开销 37% 的美国,早就不算新鲜事。   洛杉矶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感冒拖成了肺炎,咳嗽得直不起腰也不敢去医院。   他在网上发帖说,身边好几个同学都这样,宁愿自己扛着,也怕一张账单把刚起步的生活砸垮。   那些数据里说的 10% 没医保的人,就藏在这些年轻人和底层家庭里。 为啥会这样?   往深了说,美国的医院更像一家家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企业。   私立医院攥着定价权,又跟药企、保险公司盘根错节,同一个医疗项目,价格能比其他国家高出十倍还多。   市场机制让运营成本一个劲往上蹿,这些成本最后都变着法儿加到了患者头上。 人工成本也是个大头,护士、治疗师的工资都得算进患者的账单里。   加上这些年人口老龄化加剧,污染问题让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医疗系统压力一大,费用自然跟着涨。   更让人无奈的是,就算有医保也不顶用,平均一个美国家庭每年扣完各种减免,自己还得掏 1.3 万美元以上。   这么一对比,就难怪不少美国人会放弃美国更加发达的治疗条件,大老远跑到古巴去看病。   古巴明明被美国封锁着,却靠着高水平又便宜的医疗,吸引了不少美国人专程过去治疗,每年大概有 3 万多人。   佛罗里达的渔民汤姆就是其中一个,他要做膝盖置换手术,在美国报价 7.5 万美元,跑到古巴连手术带康复才花了 8000 美元,来回机票都算上还省了一大半。 在这一方面,不少美国网友对中国的情况羡慕不已。   那些说 “美国医疗发达,生病就该去那治” 的话,听听也就算了。   真要去,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普通人家根本扛不住那样的开销。   美国的医疗水平确实有厉害的地方,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那扇大门早就被高昂的费用挡住了。   一笔笔天价账单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沉重负担,也是这个医疗体系里绕不开的现实困境。

0 阅读:10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