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被不少人称为“低配版曹操”,细究起来,倒也不无道理。 高欢的出身,带着一丝传奇色彩,他自称是渤海蓨县人,乃北魏重臣高谧的曾孙,然而到了他父亲高树生这一辈,家道已然中落。高树生是个不事生产的浪荡子弟,整日游手好闲,家境日渐贫寒,高欢便是在这样困顿的环境中降生。 这种 “破落贵族” 的身份,与曹操 “赘阉遗丑” 的出身有着几分相似,虽不如高门世家,但也不是平民百姓,有着向上攀爬的资本。 高欢年轻时在城墙上当差,怀里总揣着本磨破了角的《孙子兵法》。 北风卷着沙砾打在铁甲上,他就着城头的月光翻书,字里行间的兵戈气混着身上的汗味,倒比那些世家子弟的熏香更实在。有回富家女娄昭君路过,隔着护城河看见这个啃干粮都在琢磨阵法的穷小子,忽然对丫鬟说:“这人才是真丈夫。” 后来娄昭君偷了家里的钱给高欢买马,助他脱离了城卒的营生。 就像曹操靠着家族势力拉起第一支队伍,高欢也踩着这匹借来的马闯进了权力场。他在尔朱荣手下当差时,总爱盯着地图上的关隘发呆,别人忙着给主将送礼,他却把粮草账算得比军需官还清楚。尔朱荣说他“眼里有饿狼的光”,这话倒是没说错——破落贵族的肚子里,装着比谁都旺的野心。 两人都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处。 曹操把汉献帝攥在手里,高欢就把北魏孝武帝架在洛阳城。只不过曹操的朝堂上,还有荀彧这样的汉臣敢据理力争,高欢面对的北魏宗室,早就被尔朱氏的屠刀吓破了胆。他废立皇帝时,连装模作样的推辞都省了,直接让士兵把不肯听话的元修围在宫里,像赶羊似的撵去长安。 手段够狠,却少了曹操那份游刃有余的气度。 高欢在沙苑之战里输得蹊跷。西魏宇文泰带着不足万人的队伍蹲在芦苇荡里,他麾下的谋士早就劝他防火攻,可他偏要学项羽破釜沉舟,逼着大军赤膊冲锋。结果被宇文泰的伏兵砍得七零八落,自己骑着马逃命时,靴子里灌满了泥浆。这股子犟劲,哪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机变? 他也学曹操笼络人才,却总透着股小家子气。 慕容绍宗是难得的将才,高欢知道这人能对付宇文泰,临死前特意嘱咐儿子高澄:“我把他贬着不用,就是留着给你立威的。”这心思跟曹操故意压着司马懿如出一辙,可高澄没曹丕那两下子,刚把慕容绍宗抬出来,自己就被厨子捅死了。高欢算准了人心,却没算准儿孙的能耐,这便是他比曹操差的关键——不仅要能打天下,还得会选继承人。 最像的地方,是两人都活成了半个开国皇帝。 曹操到死没敢篡汉,高欢也一辈子顶着东魏的年号。可邺城的宫殿里,高欢的座椅比皇帝的还高半尺;铜雀台的夜宴上,曹操的酒杯总比汉献帝的先举起来。他们都在权力的钢丝上走了一辈子,区别只在于,曹操走得更稳,还能抽空写两句“对酒当歌”,高欢却像个负重的挑夫,眼里只有脚下的路。 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称帝,追封他为神武帝。 太庙的牌位前,供着鎏金的酒器,倒比曹操墓里那对青瓷杯阔气得多。可翻开史书看看,高欢的故事里多的是刀光剑影,少了些“周公吐哺”的气象。或许“低配版”这三个字,恰是说他学得了曹操的权谋狠辣,却没学到那份吞吐天地的格局。 信息来源:《北齐书·神武纪》《魏书》《三国志·魏武帝纪》相关记载整理
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被不少人称为“低配版曹操”,细究起来,倒也不无道理
勇敢小妹
2025-07-30 12:35: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