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台湾省时事评论员郑丽文竟然抛出了这么犀利的问题!她问道:“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和解放军杠上了,你们知道台湾要面对啥吗?” 真要跟解放军杠上,台湾首先得面对的怕是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队。 台湾98%的石油靠进口,储油库就那么几个,全岛战略储备撑死90天,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台湾的能源结构就知道了。 根据英国《卫报》2025年4月的报道,台湾约97%的能源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和煤炭的战略储备大约能维持90天,而液化天然气仅够14天。 这意味着一旦外部供应被切断,台湾的石油储备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之后整个社会的运转将陷入瘫痪。 台湾的石油储备说是有90天,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峻。例如,台湾的战备储油主要委托“中油”和“台塑”两大公司存放,没有专门的战略储油基地,且多为掩蔽性差的露天油槽。 以中油沙仑油库为例,这里15座大型油槽储油量高达17亿公升,几乎占台湾战备储油量的 40%,但该油库临近桃园机场预定第3跑道北侧,一旦发生冲突,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此外,台湾的炼油厂也存在类似问题。高雄炼油厂是台湾中油最大的生产基地,负责石油与石油化学的炼制工作,但该厂的大林厂外海设有浮筒,进口原油经由浮筒及海底油管送到岸上大型油槽储存,这种依赖海运的运输方式在封锁情况下将变得极为脆弱。 平时的高消耗也在不断侵蚀台湾的石油储备,近年来,为应对解放军军机军舰频繁绕台,台军派遣舰艇或空中巡逻兵力的次数大幅增加,导致油料耗费大增。 2023年截至8月底,台军主要油品采购分配预算55亿元,执行数近68亿元,超支比例达23.29%,且已欠“中油”约40亿元。 以“基德舰”为例,这艘满载近万吨的军舰航行一天约消耗4万加仑油,油钱差不多要400多万元。 如此高的消耗,使得台湾的石油储备在平时就处于紧张状态,战时情况只会更糟。 更糟糕的是,台湾的替代能源无法弥补石油短缺的缺口。民进党当局推行“非核家园”政策,关闭了核电站,转而依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天然气储备仅够14天,且发电成本是核能的近两倍。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受天气制约,发电不可控性强,难以稳定供应。2025年5月核三厂2号机除役后,火力发电将撑起全台84%的用电需求,这不仅会导致电价飙升,还会加剧空气污染,引发民众健康问题。 可以说,台湾的能源转型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在石油短缺的情况下,替代能源根本无法支撑社会的正常运转。 还有,台湾试图通过国际合作分散石油储备的努力也收效甚微。2023年,蔡英文窜访斯威士兰期间签署备忘录,计划在该国兴建战略储油槽。 然而,斯威士兰距离台湾1.1万公里,且是内陆国,四周都是大陆的邦交国,台湾需要动用战略储油时,根本无法从万里之外的斯威士兰运到台湾。 有台媒直言,此举“形同封锁台湾”,将对岛内“发电依赖的天然气船运”造成冲击。 这表明,台湾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使其难以获得有效的外部支持,战时的石油供应将完全受制于大陆。 总的来看,台湾在石油方面的脆弱性是显而易见的。98%的石油进口依赖度、90天的战略储备、露天油库的安全隐患、平时的高消耗、替代能源的不可靠以及国际支持的局限性,都使得台湾在与解放军冲突时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队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将是交通瘫痪、停电、工厂停工、物价飞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整个社会的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正如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评所言,民进党当局的军事理念“从巷战蔓延至宫庙,显然已经想定要全岛焦土化作战”,但台湾人民真的能承受这样的后果吗?
洪都拉斯的“台湾牌”,才打到第二年,就翻车了。距离和中国建交不过两年,洪都拉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