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白白培养了他5年!”2018年,武警济南支队入职了一个月的大学生,还立下了一等功,然而在拿到他拿到的奖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却泣不成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当无数家庭还在为高考分数线上下浮动的一两分而揪心时,山东小伙“王成龙”用625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一张通往清华北大的入场券。 在别人看来,这几乎是人生“躺赢”的开局,可他接下来的决定,却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他瞒着家人,悄悄填报了武警工程大学,放弃了清华北大。 这个选择,在当时听起来充满了“可惜”,甚至有些反常识,毕竟,在人人向往名校的年代,他却掉头走向了另一条路,也正是这个选择,为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写下了一个既悲壮又宿命的开篇。 王成龙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他1995年出生在山东临沂,这是一片浸染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从小听着沂蒙红嫂的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念头,对他来说或许比考个好大学更具体、更实在。 他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事要有始有终,要坚持到底,这种朴素的家教,也塑造了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 所以,他既能成为学霸,也能成为尖兵,在学习上,他不仅高考成绩优异,甚至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拿到全国数学竞赛的二等奖,证明他完全有能力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而他选择军校,不过是把这股“学霸”的劲头,用在了自己认定的另一条赛道上。 军校的日子,远比想象的要苦,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繁重的文化课,是压在每个学员身上的两座大山,很多人叫苦不迭,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但王成龙却像找到了归宿,从不抱怨,反而更加主动,每天天不亮就去跑步,教官教的动作,他会一个人在训练场上练到深夜。 可即便如此,他的文化课依旧全是优秀,直到毕业时,学校领导三番五次找他谈话,导师也极力挽留,希望他能留校任教。 这又是一条安稳、体面的路,他竟然再次拒绝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到一线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8年8月,他如愿分配到武警济南支队的特战中队,这里的训练强度比军校更加严厉,可王成龙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成了队里的佼佼者,事事都要争第一,这很快引起了总队的注意。 谁知,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 2018年9月,一次25公里的野外拉练,凌晨五点,天还没亮,队伍行进到一个村庄附近时,一辆严重超载的重型卡车亮着刺眼的大灯,突然失控,直直地冲向行军队列。 这一瞬间王成龙的本能反应不是后退躲闪,而是嘶吼着提醒战友“快躲开!”,同时逆着卡车冲来的方向,奋力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推向路边。 当他推开最后一名体力不支的战友时,自己却再也来不及躲开了,卡车的轰鸣吞噬了一切,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当噩耗传回家里,母亲当场崩溃,被救下的战士们前来探望,满心愧疚地道歉时,这位母亲却强忍着悲痛,反过来安慰他们,颤抖着说:“他是军人,救战友是他的职责,我为他骄傲。” 后来,部队追授王成龙一等功,那枚沉甸甸的勋章送到母亲手里时,她抱着儿子的荣誉,再也忍不住,哭着说出了一句让闻者心碎的话:“国家白白培养你五年!” 这声哭诉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只有一位母亲最纯粹的、撕心裂肺的痛,如果可以,她宁愿用世上所有的荣誉,换儿子好好活在自己身边。 王成龙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优秀到可以自由选择安逸人生的年轻人,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更艰难、更危险的路,并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 在这个推崇精致利己、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时代,他的选择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可进一步看,他用生命换来的,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觉得理所应当的安稳,这份安稳,我们享受着,而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向王成龙英雄致敬!向所有英雄致敬! 【信源】央广网——烈士王成龙:二十三岁,四座城,一辈子
这是向志平烈士牺牲前十分钟的照片,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他是山东枣庄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