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拿中国一点办法都没有,不是他不想动手,是根本不敢动。中美第三轮谈判才开场,美国财政部长就先跪了。 就在7月10日,中美高层第三轮经济会谈拉开帷幕,美国财长贝森特开场姿态明显软化,直言"美中经济脱钩是灾难性的"。 这一表态,与特朗普时期动辄挥舞关税大棒的强硬姿态形成戏剧性反差。特朗普团队如今纵然对华满腹盘算,却不敢再轻易扣动扳机——他们面对的已非昔日之中国。 特朗普主政四年,其对华政策核心是"极限施压",妄图通过贸易战、科技封锁迫使中国就范,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多轮惩罚性关税,将华为等近400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表面攻势凌厉,实际效果却事与愿违。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3年评估报告清晰显示:美国的加征关税政策,几乎都由美国的消费者或企业,倾情承包了90%以上,贸易逆差不降反升。 2024年5月,拜登政府赫然宣布对华加征新一轮301关税,涵盖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关键领域。 中国随即展开精准反制: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丙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6月17日),依法对相关美国产品加征反补贴税。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对话协商是解决经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贝森特此番"跪"姿背后,是现实利益驱动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地位难以撼动,2023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仍高达1640亿美元,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年利润超700亿美元。 苹果公司CEO库克今年3月访华时坦言:"对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充满信心",美国若强行推动"脱钩",无异于经济自残。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7月初警告:全球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7%,相当于德国加日本的经济总量。 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更让美方投鼠忌器,中国稳步提升的战略威慑力,构筑起强大的防御屏障,从"福建舰"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到055万吨大驱的批量服役,再到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实战部署,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清晰而坚定。 特朗普团队当下对华的"不敢动",本质是对时代大势的被动承认。贝森特的"跪姿"背后,是美国决策层在经济利益、地缘风险与军事平衡的多维困境中痛苦挣扎。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孔明尚坦言:"美国对华工具箱里的有效工具正越来越少",国际格局的天平正悄然倾斜。 当美国财政部长在谈判桌前主动放低姿态,已清晰折射出力量对比的深层变化,特朗普团队纵有万般不甘,也终究无法撼动中国坚定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与实力。 中国不追求霸权,但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低估这一点的战略误判,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大国博弈的棋局中,真正的力量源自脚踏实地的发展与不可动摇的原则——这正是当前华盛顿决策圈不得不面对的冰冷现实。 美国显然对霸权的拥护走到头了,内部经济的不容乐观,致使贝森特等人焦头烂额,为了增加谈判的胜算,不惜翻脸不认人。 不允许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亦或石油进口,并打算把石油放在谈判中去谈一谈,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没招了。 中国不断开和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就无法真正给俄罗斯造成影响,只是中国压根不听美国的话,特朗普也做不到压制中国。
最高500%关税!中美谈判结束,美方发出威胁,中方表态一句话亮了瑞典时间7月2
【13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