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如何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以确保与唐纳德·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
(政治报)冯德莱恩上周在北京就对华贸易问题采取强硬态度。几天之内,她就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达成了贸易协议。
周日,在美国总统位于苏格兰的坦伯利黄金度假村达成握手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没有提到中国——华盛顿和布鲁塞尔需要联手应对来自东方的竞争威胁。
“在钢铁和铝方面,欧盟和美国面临着全球产能过剩这一共同的外部挑战,”她说道——她指的是中国钢铁、太阳能电池板或电池等补贴产品的过剩生产。她补充道,当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作为合作伙伴携手合作时,双方都能获得切实的利益”。
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这项协议,抵挡住了特朗普在 8 月 1 日将大部分欧盟商品关税提高至 30% 的威胁。就在几天前,冯德莱恩在北京参加的本应是一场庆祝活动,但最终却事与愿违。
冯德莱恩在为期一天的中欧峰会(纪念建交50周年)后发表讲话时表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到达“转折点”。
她表示:“贸易必须更加平衡。”她认为,除非北京对贸易关系采取果断行动,否则欧盟将无法向中国出口产品保持市场开放。
为了赢得白宫的支持,冯德莱恩这位骨子里是跨大西洋主义者的领导人,近几个月来逐渐加强了对北京的立场。北京则警告称,将对任何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进行报复。
在中欧峰会召开前,各方对贸易方面取得任何具体成果的预期并不高,一些欧盟官员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欧盟与中国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已经算得上是成就了。就在峰会召开前夕,欧盟将两家中国银行列入了对俄罗斯的最新制裁名单,引发北京方面“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称此举“极其恶劣”。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项机制,以促进原材料许可证的快速审批。随着中国加强稀土矿出口管制,许多欧洲企业此前一直抱怨这一问题。然而,一些重大争端——例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以及医疗器械招标准入——仍未得到解决。
欧盟官员开始将中国的谈判策略称为“臭鱼战略”——北京制造新的摩擦(又称臭鱼),欧盟则必须通过谈判来消除这些摩擦。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周日苏格兰海岸的景象截然不同。
在持续约一小时的会谈结束后,冯德莱恩面带笑容,表示她想“亲自感谢特朗普总统为实现这一突破所做出的个人承诺和领导力。他是一位强硬的谈判者,但他也是一位交易撮合者。”
这一“突破”意味着特朗普将原先威胁的对欧盟商品进口征收的30%关税降至15%,并同意给予某些行业豁免。
作为初步协议的一部分,冯德莱恩和特朗普还同意就工业金属(钢铁、铝、铜及其衍生物)建立联盟,以减轻中国补贴生产过剩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周一表示,这一联盟将“通过历史性的关税配额和优惠待遇,有效地在我们各自的经济体周围建立一道联合围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尽管跨大西洋贸易协议的条款以及大部分细节仍需敲定,但该联盟是“携手解决非市场产能过剩根源,以便我们共同解决全球产能过剩”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该官员在讨论闭门会谈时表示。
——向东看?向西看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人们最初对欧盟与中国关系的外交重启抱有很高的期望,或者至少希望双方关系逐步缓和。
冯德莱恩在二月份对欧盟大使的讲话中表示,欧盟需要“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并补充说“我们可以找到甚至可以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协议”。
这种不同寻常的开放态度受到了北京的欢迎。华盛顿后来将稀土关税提高至145%时,北京似乎渴望与欧盟建立关系。然而,当中国采取反击措施,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控时,欧洲却陷入了困境——冯德莱恩的和解语气也未能持续。
在 6 月份举行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冯德莱恩指责中国“武器化”其在生产和精炼关键原材料方面的领先地位。
此外,在欧盟-中国峰会前不久对欧洲议员发表讲话时,她还批评了中国的工业生产过剩、出口限制以及对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支持。
最终,冯德莱恩对北京的强硬立场或许帮助她与特朗普达成了协议。但这一策略可能会适得其反,效果不如欧盟委员会所希望的那样。
兰德公司中欧项目主任弗朗西斯卡·吉雷蒂表示:“美国现任领导层似乎对与中国达成双边协议更感兴趣,而不是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应对美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吉雷蒂补充说,欧盟在对华问题上与美国结盟“不会给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带来任何直接的好处或缓解”。
她表示,欧盟应该“继续采取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关注中国在欧盟与美国关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