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安德海打着采购龙袍的旗号,游山玩水,劳民伤财,没想到在他玩的正起劲之时,丁宝桢把他抓了起来,就地斩首。 大名鼎鼎的安德海,当时是慈禧太后眼前的大红人,为什么丁宝桢就可以把他杀了呢?难道丁宝桢不怕慈禧找他事吗? 其实,安德海被杀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是他太作了。 安德海出生于1844年,是河北人,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当了太监。当时他跟着一个叫刘多生的太监学本领,刘多生是慈禧宫里的太监首领,只是那时候的慈禧还是个嫔妃。 安德海大字不识,但是他头脑灵活,为了学到真本领,他经常给老太监们揉肩捏背,把他们伺候舒服,他们一高兴,就教安德海读书识字。 不久后,安德海不仅认识很多字,《孟子》《论语》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安德海的表现也吸引了他的主子懿嫔的注意,她看安德海很是聪明,就让他带去关注着咸丰的一举一动,安德海觉得自己在宫中没有依靠人,如果能抱上懿嫔的大腿,那他之后算是平步青云了。 于是安德海就经常游走于懿嫔和咸丰之间,不久后,懿嫔也被一步一步升为懿贵妃。 1861年,咸丰病逝,懿贵妃被封为西太后。 不久后发生了“辛酉政变”。载淳正式登基,慈禧听政。 在这场政变里,安德海没少为慈禧献策出力,慈禧当然不会忘记他,将他提拔为总管太监。 安德海少年得志,手握大权,难免会得意忘形,他慢慢忘记了祖制,开始干预政事,笼络大臣。 慈禧开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竟然也对安德海言听计从了。 安德海知道他今天的一切都是慈禧给的,慈禧能给他也能让他一文不值,所以他还是非常害怕慈禧的,为了讨她欢心,安德海在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慈禧看戏。当慈禧来了兴致,扮上唱几句时,安德海还夸她像仙女。 慈禧垂帘听政后,朝廷的实权被恭亲王把控,慈禧很是讨厌,安德海就给慈禧出主意,说给恭亲王升官,但是这个升的官要明升暗降,让他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少。最终,慈禧找了借口把恭亲王免职了。 不仅恭亲王恼恨他,同治也是气得经常做小泥人当安德海,然后用刀砍去他的头。 慈安太后也是对安德海恨得直咬牙,虽然和慈禧做过政治盟友,但作为两宫太后中的东宫太后,慈安的身份其实是高过西宫太后慈禧的,所以两位太后明面上没有争执,但暗地里的互相牵制乃至较劲是不少的。 如果安德海一直在慈禧的眼皮底下老老实实的,那么他可能会一辈子融化富贵,可是他偏不,他偏要作死。 安德海自觉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权势遮天,早就想出去显摆一下了,可是清朝开国后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定下了规矩:“非经差遣,不准擅出皇城。”违反者基本上都被处以极刑,是为“祖制”。 1869年,同治皇帝14岁,他的婚事要被排上议事日程了。 安德海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在慈禧的默许下,他借口出去为皇帝采选龙袍以及婚礼必备之物为由出京。 安德海再无法无天,他也得向皇帝请示。于是又托同治小皇帝身边的太监去“请示”了一下,得到的答复是:“皇上不管这种事情。” 安德海以为同治默许了,就大摇大摆的出宫了。 1869年8月,安德海率随从三十余人,沿运河坐船浩浩荡荡出宫南下。安德海还命人挂起一面“日月旗”,日月图案旁,是一只三足鸟。安德海是在暗示自己在为西宫太后慈禧外出办事。 途中,安德海还大张旗鼓为自己过生日,还拿出一件龙衣陈列在椅子上,他所带的男女对龙衣下拜,然后为他热闹祝寿。 就在安德海开心的时候,山东巡抚丁宝桢那边已经做好准备要杀他了。丁宝桢接到地方官汇报的丁宝桢发现安德海虽然打着奉旨钦差的名号,但实际上并没有皇帝圣旨,属于私自出京,这一条就足以置他于死地。 丁宝桢把安德海的种种罪行写成奏折,上书朝廷慈安太后那里,按理说,这封奏折也要到慈禧太后手里过一道,但是这时候慈禧生病了,慈安就直接拿主意了。 然后几人让军机处拟好了一份圣旨,同治盖上自己的玉玺,以最快的速度送回山东。 之后,丁宝桢拿到圣旨,直接把安德海抓了起来。 安德海最初被押到堂上面对丁宝桢的时候,肯定是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他让丁宝桢拿出圣旨,没想到丁宝桢还真从袖筒里拿出了圣旨。 就这样,25岁的安德海被斩首了。 不作不死,安德海有这样的下场,全是他自找的,他本来拥有大权,却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了性命代价。虽然他的靠山是慈禧,但是到头来他最终也不过是慈禧权力斗争中的一颗棋子。
慈禧为啥一定要在死之前也毒死光绪?很简单,慈禧此举也是曲线救国,这是慈禧死前做的
【179评论】【1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