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28日,西柏坡,毛主席破例出门迎接粟裕,朱德站在门口,愣住了,连手都忘了抬,陈毅在旁边小声咕哝了一句:“这事,真罕见,”在党中央高层里,谁都知道,毛主席从不亲自出门迎人,就算是周恩来也不例外,可这次,为了粟裕,毛主席笑着快步迎上前,打破了这个惯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天下午,毛泽东突然放下手中的文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了一句“粟裕同志到了”,随即起身朝院外走去。 这一举动让院子里所有人都愣住了,在中共高层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哪怕是周恩来、任弼时这些核心领导人汇报工作,毛泽东通常只在屋内等候。 朱德正站在门口和警卫员交代事情,看到毛泽东快步走过时,举到半空的手都忘了放下来。 陈毅刚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赶来,见状忍不住压低声音对身边的聂荣臻嘀咕:“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粟裕的吉普车卷着黄土停在院外时,毛泽东已经站在台阶下等着了,戴着圆框眼镜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显然也没料到这个阵势,匆忙跳下车时差点被自己的军大衣绊倒。 毛泽东笑着上前扶住他的胳膊,开口第一句话是“我们的常胜将军辛苦了”,在场的老兵油子们都记得,上次让毛泽东这么称呼的,还是彭德怀带着陕北战报回来的时候。 三天前中央刚收到粟裕发来的加急电报,向来服从命令的他竟然直陈“华野暂不宜渡江南下”。 要知道这个战略是毛泽东亲自制定的,已经在中央会议上讨论通过。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粟裕在电报里提出要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相当于全盘推翻了中央的部署。 作战室里有人气得拍桌子,连平时最温和的刘少奇都皱起眉头,但毛泽东盯着地图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早通知军委成员:“粟裕同志要来当面汇报,我们听听前线的意见。” 不可否认的是,粟裕带来的战场分析让中央改变了原定计划,两个月后豫东战役歼灭区寿年兵团九万余人,半年后淮海战役更是一举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 后来周恩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开玩笑说:“主席迎出去那几步路,换来的是提前两年解放全中国。” 粟裕自己晚年回忆这段往事时却总是强调,毛泽东那天问他的第一句话是“路上胃病没犯吧”。 西柏坡的老人们传着个细节,毛泽东那天其实早就站在窗前张望了好几次,秘书叶子龙记得主席破天荒地整理了桌上的文件,还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灰布制服。 其实,这种反常的重视不难理解,当时东北战场陷入胶着,陕北根据地被迫转移,中央把打破僵局的希望全寄托在华东战场,而粟裕手里攥着的,是四十万大军的指挥权和改变战局的可能性。 朱德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那天晚饭时毛泽东给粟裕夹了三次菜,饭桌上讨论的不是军事部署,而是山东老乡做的辣酱够不够味,粟裕老家湘西的腊肉怎么腌制。 等真正开始军事讨论时,粟裕掏出的作战方案已经画满了修改痕迹,聂荣臻回忆说,那晚油灯亮到后半夜,窗纸上的人影时而站立时而弯腰,参谋们进出时都踮着脚。 粟裕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珍藏着一张1948年的行军地图,泛黄的纸页上除了作战标记,还有用铅笔写的“西柏坡”三个小字,旁边画着个五角星。 没人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但老警卫员猜,那可能是一个军事天才对知遇之恩最含蓄的铭记。 信息来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粟裕战争回忆录》(1988年) 央视纪录片《解放战争》 新华网《毛泽东与粟裕:战场上的“神交”》
渡江战役结束后,为什么让四野对决白崇禧?刘伯承和粟裕不行吗?“1949年4月2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