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31》是“仇恨教育”时,日本人已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07-31 00:30:12

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31》是“仇恨教育”时,日本人已经要求本国教育机构全面封杀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和宣传了!

​7月26号那天,日本“改善教育神奈川县民会”的请愿书一递上去,教育部门的人估计都懵了。

​这帮人非要说教科书里引用的日军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中岛日记》“不靠谱”,还扯什么“没有掩埋记录”“南京人口后来增加了”,硬要教科书同时写上“这事儿可能不存在”。

​这逻辑,跟小孩耍赖说“我没偷糖,是你记错了”有啥区别?

​其实日本右翼改教科书早不是新鲜事了。2015年安倍晋三当首相那会儿,自民党里一帮保守派就组了个“日本前途与历史教育思考之会”,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号,非要教科书按他们的意思写,把开明派学者的内容全删掉。

​今年7月,大阪、横滨这些地方的教科书编审,直接用了右翼学者编的“新历史教科书”,里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轻得像片羽毛——什么“死了几万人”变成“死了不少人”,“日军暴行”变成“冲突中的伤亡”。

​更绝的是,日本宫崎县有个“八纮一宇塔”,塔上嵌着238块从南京抢来的石头,塔身还刻着“皇军威武”,1965年居然又把原名“和平之塔”改回去了——这操作,跟小偷把赃物摆家里当装饰有啥区别?

​和日本右翼的“删删删”比起来,中国对历史记忆的保护那叫一个“较真”。7月25号《南京照相馆》上映当天,南京有家影院的监控拍下个细节:电影放完,字幕刚出来,有个观众对着银幕深深鞠了一躬。

​这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拍的,讲的是1938年南京大屠杀时,一个十五六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把日军暴行的照片藏起来,后来这些照片成了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铁证如山,谁也赖不掉。

​可电影在豆瓣上好评如潮的时候,有条来自东京IP的短评被删了:“当日本在反思战争时,我们却在宣扬仇恨!”这条评论一删,中国网友立马炸了锅——有人觉得铭记历史是“必须的痛”,不能忘。

​有人担心“仇恨教育”会坏了中日关系。但现实是:中国观众为电影里的血证掉眼泪时,日本右翼正在幼儿园教小孩“守护钓鱼岛”,在教科书里删“南京大屠杀”,在靖国神社的展板上把屠杀说成“南京事件”——这哪是反思战争?分明是在给下一代“洗脑”!

​日本右翼的“历史操作”不光在教科书上,网上更离谱。2020年国家公祭日那天,好多中国用户在推特上发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视频,结果推特直接封号,说“内容太血腥”。

​可日本右翼在推特上造谣“南京大屠杀数字是假的”“史料是编的”,推特却不管,还帮着推广——这双标,跟裁判吹黑哨有啥区别?

​其实日本从1937年就开始“操作”了:日军当时下令媒体不准登“残虐照片”,战后又改教科书,死不承认“侵略和加害”。

​现在倒好,直接要求删“南京大屠杀”——这哪是“教育”?分明是在给历史“动手脚”

​日本右翼的“历史操作”不光在教科书上,网上更离谱。2020年国家公祭日那天,好多中国用户在推特上发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视频,结果推特直接封号,说“内容太血腥”。可日本右翼在推特上造谣“南京大屠杀数字是假的”“史料是编的”,推特却不管,还帮着推广——这双标,跟裁判吹黑哨有啥区别?

​其实日本从1937年就开始“操作”了:日军当时下令媒体不准登“残虐照片”,战后又改教科书,死不承认“侵略和加害”。

​现在倒好,直接要求删“南京大屠杀”——这哪是“教育”?分明是在给历史“动手脚”

​中国网友为《南京照相馆》吵架,其实说明咱们还在认真对待历史。有人怕“仇恨教育”坏了和解,可真正的和解从来不是靠忘,是靠直面伤痛后的互相尊重。

​就像电影里老金临终前拉的那块背景布:长城、黄鹤楼、西湖依次展开,那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88年后还是震得人耳朵疼。

0 阅读:1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