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欧盟委员会宣布了! 2025年7月2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提议暂停以色列参与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计划的部分内容。 这一纸禁令瞄准的恰恰是网络安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这些代表着未来的前沿科技时,这根本不是巧合。 咱们先说说“地平线欧洲”计划。这可是欧盟砸了955亿欧元搞的科研项目,相当于把半个比利时的GDP都投进去了,目标就是要在全球科技竞争里抢山头。以色列从1996年就开始参与,每年能从欧盟兜里拿到1.5亿欧元研发资金,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深度参与的国家。按理说,大家一起搞科研多好,可欧盟为啥突然翻脸? 这里面的道道可深了。最近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局势闹得沸沸扬扬,欧盟审计员一调查,发现以色列的行动违反了双方2000年签的《联系国协议》里的人权条款。啥意思呢?就是欧盟觉得以色列在加沙没给够援助,这事儿触了欧盟的“逆鳞”。要知道,欧盟这些年特别爱拿人权当杠杆,这次直接把科技合作和政治议题绑一块儿了。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科技制裁只是表象,背后是欧盟的战略算盘。这两年欧盟卯足了劲儿搞“主权科技”,去年刚出台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把AI分成三六九等严格监管,现在又在推动下一代科研计划FP10,预算直接翻倍到1750亿欧元。 说白了,欧盟想在网络安全、无人机这些兵家必争之地卡住脖子,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以色列在网络安全领域可是全球顶尖,光2024年就有37家初创企业被美国公司收购,这种技术扩散让欧盟坐不住了。 这招对以色列的打击可不小。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就像一棵摇钱树,每年贡献全国50%的出口额。要是被踢出“地平线欧洲”,那些靠欧盟资金吃饭的无人机公司和AI实验室可就惨了。比如以色列的Cyabra公司,专门搞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原本跟德国西门子合作开发防御系统,现在项目可能直接黄了。 更要命的是,欧盟这一闹,挪威、爱尔兰这些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跟以色列的科技合作,以色列的“科技外交”牌突然就不好打了。 可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外交部直接回怼欧盟的决定“有缺陷、令人遗憾且不合理”,还警告说政治因素不该掺和科学。以色列的科技部长甚至放话,要带着企业转头跟美国、印度合作。 你还别说,以色列的底气真不是吹的。2024年全球新增的生成式AI专利里,以色列占比虽然没中国高,但也排到全球前五,英特尔、谷歌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每年都能搞出不少黑科技。 最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的分歧。按理说,欧盟27国里15个国家支持就能通过这个提案,可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却跳出来反对。德国经济部长公开说:“制裁以色列会让欧洲失去一个关键的创新伙伴。”这背后其实是利益博弈。德国的汽车巨头大众、宝马每年都从以色列的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采购技术,要是合作黄了,德国车企的研发进度就得拖后腿。 这场科技博弈的涟漪已经开始扩散。巴勒斯坦的科研机构突然成了香饽饽,欧盟宣布把加沙的科学家纳入“地平线欧洲”特殊资助范围。可这真能促进和平吗?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实验室里,原本跟以色列同事合作的巴勒斯坦研究员现在只能大眼瞪小眼,项目停了不说,连多年积累的信任都没了。 说到底,欧盟这招是“一石二鸟”:既在政治上刷了存在感,又在科技竞争中筑起了篱笆。但科技合作就像织毛衣,拆了一针可能就 unravel 整个布局。以色列会不会加速转向亚洲市场?欧盟内部的裂痕会不会越来越大?这些问题,可能比“地平线欧洲”计划本身更值得玩味。毕竟,当导弹摧毁的是医院和学校时,被扼杀的还有未来的可能性。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大大出乎欧洲的预料!欧盟官员表示,中国寸步不让,我们以为他们会做出一些表面上的让
【29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