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高喊:“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乱世中英雄辈出,而英雄的出现不分性别与出身。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了同一个目标——胜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华儿女”。在近现代的历史中,有两个杰出的女性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们是中国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将领张琴秋,以及后来成为上将夫人的李开芬。两位女性不仅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彼此间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李开芬的丈夫朱良才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位名将,曾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享有崇高的声誉。朱良才的成功与他背后的妻子李开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开芬一生始终为党奋斗,经历了许多波折与挑战。她的生命中有一段被广为传颂的往事,几乎在生死之间,她险些丧命,幸得张琴秋的帮助,才得以化险为夷。李开芬生于四川达州,父亲是一位当地的地主豪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深受群众爱戴。在那个时代,地主的身份为李开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4岁那年,李开芬加入了红军,尽管年轻,她依然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而,由于她年纪太小,加之父亲的地主身份,队伍中的许多人对她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李开芬从未放弃,她坚韧不拔地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她还拥有卓越的绘画才能,这使她在红军宣传部中担任了一位小部长的职务。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北的胜利让张国焘的野心膨胀,他开始策划建立一个新的中央政府,并着手展开肃反行动。李开芬由于父亲的地主身份,很快成为了这场肃反的目标之一。
1933年的一个清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处偏僻山坡上,几名红军战士正在挖掘一个深坑。十六岁的李开芬站在坑边,她的手被绑着,脸上沾满了泥土。就在战士们准备将她推下深坑的时刻,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飞奔而来。 张琴秋看到这一幕后立即勒住马缰,厉声喊道:"住手!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现场的战士们面面相觑,但很快执行了政治部主任的命令。就这样,李开芬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这次经历,成为了她革命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为什么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会面临如此可怕的境地?这要从几个月前说起。李开芬出生在四川达县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与其他地主不同的是,她的父亲为人善良,从不苛待佃户,在当地颇有声望。 那时的川陕地区,红军正在开展革命活动。一天,李开芬在家中听到外面喧闹声不断。年少好奇的她走出家门打听,才知道是红军进村了。村民们纷纷议论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起初李开芬对此将信将疑,但看到红军进村后秋毫无犯,还帮助村民干活,进行革命宣传,她的态度开始改变。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多数参军的人都是贫苦农民,但李开芬的情况却很特殊。她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选择加入了红四方面军。由于她父亲平日待人宽厚,在红军打土豪时也未受到波及,这更坚定了李开芬参军的决心。
在革命的历史中,组织的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特别是在敌人的间谍和特务活动频繁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历程中,曾针对特务的破坏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锄奸行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队”的活动。红队的名称在党内外传得十分广泛,几乎成为了“锄奸”的代名词。通过一系列大胆果敢的行动,红队成功清除了一大批敌特,为党内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史济美是国民党中统局派往上海的特务头子,他的任务是破坏我党地下组织的工作。史特务通过一套巧妙的手段,先是通过拉近关系,逐渐获取了我党地下党员的信任,再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引导许多人背叛。史济美的行动对江苏省委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了多名党内干部被捕。经过一系列调查,红队最终确认了史济美的身份,并将其处决。 上海的中央局内有一名内奸熊国华,他试图破坏党的工作。为了将其除掉,红队精心策划了两起谋杀事件,首先制造了昼锦里谋杀案,在熊国华尚未恢复时,红队在仁济医院设下了另一个追杀计划。不到十天的时间,熊国华便被彻底清除。 1934年12月,红军在突破国民党设立的湘江封锁线后,进入了少数民族聚居的龙胜地区。当地群众长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压迫,对汉族的红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敌特便利用这一心理,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地,纵火焚烧民房,并嫁祸于红军,试图挑起红军与少数民族的矛盾。然而,红军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采取了果断行动。 朱德总司令特别发布命令,加强对红军驻地的巡查和防范,确保群众的安全。一天深夜,红军在扑救火灾时抓获了纵火特务,并通过公审揭露了敌人的阴谋。经过这一事件,红军不仅保住了民众的生命财产,也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他们纷纷为红军提供支持,极大地破坏了敌人挑拨离间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