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文学社】今日推荐《南京照相馆》:我姥姥是抗日神剧的资深爱好者,当年我随着她

毒舌啊 2025-07-31 09:29:55

【毒舌文学社】今日推荐《南京照相馆》:

我姥姥是抗日神剧的资深爱好者,当年我随着她老人家看了诸多烂片烂剧,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思索——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

古早经典作品如《地道战》将日本军官塑造成了无脑小丑,适合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欣赏;《小兵张嘎》里的胖汉奸基本是同类。但此类作品不免让人产生怀疑,为什么日本人如此低智,却能侵略中华大地多年。

另一些作品如《平原游击队》中的日本军官展示了一些军人特质,如沉稳有谋,至少让国共双方共同的对手看上去正常了一些。

有些作品尝试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如《鬼子来了》给出了更复杂的形象,《巧奔妙逃》则以独特的喜剧角度诠释了普通教师也可以成为凶残的侵略者,表达反战思想。

《南京照相馆》给出了崭新的人物设计,原岛大地饰演的军官伊藤和王传君饰演的汉奸王广海,形象都异常出彩。主要理由包括:(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

1、以伊藤为代表的日本军官,他们绝非无脑,做事情有一套完整的流氓逻辑。

伊藤出身大家族,受过良好的教育,表面看上去温良恭顺。他处理男主苏柳昌时,明明设计加害,却非要标榜道德,以“仁智礼义信”这极其讽刺的说法来形容卑鄙手段。

越是婊子,越要造贞节牌坊。

日军某高官提出要整顿军队作风,注意军队的“国际形象”。下属连连答应,马上吩咐下去要继续摧残南京市民,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要保证信息不流出,保护国际形象。

这种治标不治本,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暴露问题的人,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最终审判庭上,日本军官再次提出:“如果中国军队不反抗,就不会误杀那么多平民。”

无耻,但并非狡辩。说蠢话,是因为这些蠢逼真的信这一套。

我认为极好的一幕,是伊藤的拍摄登上了朝日新闻头版,整个部队欢声庆祝。

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多么好的词汇。

但这些词汇出现在侵略者身上,就统统是卑劣的。

军国主义,我草泥马!

2、以王广海为代表的汉奸,则有特别清晰的目标。

王广海其实知道自己是个投机小人,他很清楚自己做汉奸见不得人。

但没有人是天生立志想做叛徒,做小人的,他懦弱,他早早怂了,他把人生目标定为活下去,在这个基础上,他开始欺骗自己,给自己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等日本人得势了,就能扬眉吐气,娶个小老婆,做人上人。

别人指出,日本人输了怎么办,他就急了。

日本人怎么会输?

如果日本人输了,他不成小丑了?

他急了,他跳脚说苏柳昌是他救下来的,他才是英雄。

越气急败坏,越说明戳到了他的痛处。

但王广海不是纯粹的恶人,所以宋存义刺杀日本军官的时候,他没有阻止。他甚至最后跳了下忠,狠狠地攻击了日本人,并因此牺牲。

王广海的死亡,是非常完美的。一方面说明了沉沦的中国人骨子里仍有潜藏的血性,一方面警示大家,做狗救不了自己。

王传君老师一向喜欢演疯疯癫癫的角色,总有用力过猛的嫌疑,这次表演尺度拿捏得极好。这个汉奸实在塑造得太全面了。

王广海和汪精卫不一样,后者是有政治目标的大汉奸,前者只是想活下去的可悲蝼蚁。

换个年代,他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懦弱同事,但在那个年代,他就成了人人唾骂的汉奸。

他不值得同情,却值得一声叹息。

除了反派塑造得极佳外,正派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尤其王骁饰演的金馆长(不是韩国那个)很独特。剧情方面前半段张弛有度节奏很棒,但收束时有点小问题,结尾剪得特别碎,金馆长的下线有点强行,没有馆长夫人那么自然。给伊藤一个切腹自杀的结局也没必要这么体面。一方面切腹在日本传统文化看来是体面的,另一方面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禁止切腹令》后切腹已经成为很少出现的复古文化,也不符合历史传统。让伊藤死得更丑陋、更尊严扫地效果大概会好一些。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我认为是佳作,值得进入电影院欣赏。

推荐分:8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雪尘

雪尘

3
2025-08-01 07:04

原来小骗的水平只能看懂喜剧。

猜你喜欢

毒舌啊

毒舌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