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于意识到,治住美国的中国,拿捏自己并不是什么难事! 有知情人士不久前透露,

国际事件纵深谈 2025-07-31 10:48:50

欧盟终于意识到,治住美国的中国,拿捏自己并不是什么难事! 有知情人士不久前透露,上周举行的中欧峰会虽然总体上没有出现什么波澜,但在一些涉及到重点关切的议题上,欧盟方面发现中方如今拒绝让步,在谈判中展现出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以往欧盟总爱拿 “人权”“市场准入”当筹码,可这次中方直接亮明底线: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没得谈。比如在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上,欧盟本想逼中国接受 “价格承诺”,结果中方不仅拒绝,还搬出数据怼回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稳定在 80%,和欧美车企水平相当,所谓 “产能过剩” 纯属抹黑。 更绝的是,奔驰、宝马等欧洲车企集体发声反对加税,因为他们清楚,真要把中国电动车挡在门外,欧洲消费者得花两倍价钱买本土产品,最后砸的还是自己的饭碗。 在关键原材料领域,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堪称 “命脉被掐”。欧盟 90% 的稀土、100% 的重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而这些材料是造电池、风机、导弹的核心原料。 去年欧盟咬牙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扬言要在 2030 年前实现 40% 本土加工,但现实很打脸,欧洲稀土开采技术落后,环保法规又卡死项目审批,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建稀土加工厂,自己还得掏钱买中国精炼后的产品。 更让欧盟破防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 “降维打击”。比亚迪匈牙利工厂不仅年产 1000 辆电动大巴,还把欧洲车企的技术短板暴露得淋漓尽致。欧洲造一辆电动车的成本比中国高 30%,续航里程还少 100 公里,连德国车企高管都私下承认:“我们的电池技术至少落后中国一代。” 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份额从 2015 年的 5% 飙升到 2023 年的 15%,而欧洲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却从 80% 跌到 60%。 说白了,欧盟的困境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方面,他们跟着美国搞 “去风险”,对华发起 12 项贸易调查,结果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中国光伏产品被加税后,欧洲电价暴涨 15%,民众抗议不断。另一方面,欧盟在数字技术、清洁技术等领域全面落后,80% 的数字基础设施依赖中美,连 5G 基站都得看华为脸色。 最让欧盟绝望的是,他们在国际博弈中彻底沦为 “小透明”。前脚在中欧谈判中吃瘪,后脚又和美国签了个被骂 “投降” 的贸易协议。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处境,让欧洲智库发出哀叹:“欧盟已经失去了大国竞争的资格。”而中国呢?一边用稀土、电池卡住欧洲的脖子,一边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砸开欧洲市场,把 “经济战” 打成了 “降维打击”。 这场博弈,反映出的是全球秩序的重塑,中国治住美国的经验表明,在经济相互依赖的今天,单纯的对抗只会两败俱伤。欧盟若想避免被 “拿捏”,就必须学会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竞争中保持理性。否则,等待它的,只能是在全球博弈中不断边缘化的命运。

0 阅读:0
国际事件纵深谈

国际事件纵深谈

多维度谈论国际事件,提供深度且全面的分析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