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之外的詹天佑!”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元,相当于现在的21万左右。他的工资养10个老婆都没有问题。然而当别人叫他离婚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小妾时,他却厉声地说道:“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詹天佑的这句话说出来,不知道有多少女人羡慕他的妻子。
这话听着真提气,那个年代,大清朝刚倒台没多久,有权有势有个好工作的男人,三妻四妾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
詹天佑呢?他可是响当当的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建的关键铁路就是他手里诞生的,这钱挣得那是实打实的硬气。
放现在那工资水平,妥妥的金字塔尖尖上的人物。
你说他养不起多几个老婆?那简直瞎操心。可人家詹先生,心里就装着发妻谭菊珍一个。
有朋友看不明白,觉得这詹兄太死板,好心劝他:“你这身份地位,多添几房也不叫事儿,别人都这样。”
好家伙,詹天佑脸当场就拉下来了,一点面子不给:“打住!下次再说这话,朋友没得做。”
朋友还想争辩,说大家都这样很正常。
詹天佑甩出了那句流传百年的金句:“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能出轨,更不能纳妾!”说完甩手干活去了,留下朋友原地发懵。
詹天佑可不是光说说漂亮话,他对谭菊珍的那份心,是扎扎实实一辈子的。
十多个孩子?你猜对了,两口子生了八个孩子,家里家外全靠谭夫人张罗。
詹天佑在哪儿修铁路,谭夫人就带着娃跟到哪儿。
那会儿条件多苦啊,铁路线翻山越岭的,挪个地方就是全家总动员,风餐露宿家常便饭。
可一家人谁也不抱怨,为啥?主心骨稳当呗。
詹天佑不止一次跟周围人说,我那个家,没菊珍操持早散了,这份幸福是她给的。
其实啊,他们两口子的缘分,打詹天佑十二岁那会儿就定下了。
清朝要派小孩去美国留学,詹天佑聪明被挑中了,可他爹妈舍不得,怕孩子跑那么远受罪。
关键时刻,邻居谭伯邨站出来了。老谭见识远,硬是说服了詹家放行。
为了让詹天佑安心走,谭伯邨拍胸脯做了件大事:不但资助路费,还直接把闺女谭菊珍许给了詹天佑!
这事搁现在看,带着点旧时代色彩,可那份心意沉甸甸的。
说句实在的,要是没老谭的坚持和承诺,詹天佑的人生轨迹还真不知道拐到哪儿去。
十来岁的娃娃,漂洋过海到了完全陌生的美国。
你以为“幼童留美”多风光?受排挤、被嘲笑那是常事。
可詹天佑心里揣着老谭的恩情,揣着对未来的念想,憋着一股劲儿硬是考进了耶鲁大学的土木工程系!那可是顶尖学府!毕了业,他手里拿着金文凭,留在美国混得肯定滋润。
他不!就想赶紧回来,第一件事啥?找谭家履行当年的婚约去!这份承诺,他记了十几年。
结婚后,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工程师,一头扎进了积贫积弱的祖国,开始了修铁路的传奇。
都知道京张铁路牛,那是中国第一条完全不靠外国人自己干的干线。
高山深谷,技术难度大得吓死人。詹天佑本事是真大,硬是琢磨出了“人”字形爬坡、竖井开挖这些绝活儿,把铁路给打通了。
这成就不光靠脑瓜子聪明,更是把根扎在工地上、把心放在螺丝钉上换来的。
他对路要求一丝一毫不能差,对自己要求一样严。
他说“修铁路不能出轨”,可不只是句俏皮话,那是他对职业操守、对人生路标定的准则。
这条路,他自己走得端端正正,家庭这条轨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稳得不能再稳。
说到底,一个男人能走多远、站多高,看他对待身边最亲近的人啥样就知道了。
詹天佑用一生告诉我们:顶天立地的本事,得建立在脚踏实地的责任心上。
对铁路事业负责,那是国之大者;对结发妻子、对家庭承诺负责,那是立身之本。外面诱惑再多、境遇再变,心里那条道儿不能歪。
那个年代羡慕谭菊珍的女人为什么多?因为詹天佑这样的男人,太难得了。
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牛”,不在于你能拿下多少别人眼里的“战利品”,而在于你能守护住自己的初心,不负那些在你出发时就坚定托付你的人。
这份定力和担当,比挣多少钱都金贵,这才是能穿透课本纸背、让人回味百年的硬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