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两发弹道导弹击中乌军训练营,火光冲天而起,200多人当场死伤。 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9日,俄军发射了2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打击了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的乌军第169训练中心的营级战术群训练场。 作为乌克兰北方作战司令部下辖的核心训练基地,第 169 训练中心长期承担着后备部队整训任务。俄军情报显示,该中心近期正为即将投入前线的第 65、66 摩步旅进行战术协同训练,这些部队原本计划在 8 月初轮换至哈尔科夫方向。俄军选择在乌军换防前夕发动突袭,旨在从源头削弱其战场持续作战能力。 “伊斯坎德尔” 导弹的战术价值在此战中充分体现,这款射程覆盖 500 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制导方式特别先进,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再加上景象匹配制导,精度相当高。其配备的 480 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在触地瞬间释放超过 20 万片钨合金破片,有效杀伤半径达 150 米。更关键的是,导弹在末段飞行时可进行 20-30G 的蛇形机动,现有防空系统拦截概率不足 10%。 从战略层面看,切尔尼戈夫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军事价值,这座紧邻基辅的边境重镇,既是乌军北方防线的后勤枢纽,也是北约武器进入乌克兰的重要陆路通道。俄军此前已多次使用远程火力打击该州的铁路枢纽和弹药库,此次对训练中心的精确打击,显然是为了切断乌军前线部队的兵员补充链条。 而且,早在 2022 年 6 月,俄军就曾使用空射导弹将该中心的两个摩步旅训练集群彻底摧毁。此次袭击中,俄军再次展现了对乌军部署的实时监控能力,从目标锁定到导弹发射仅用时 17 分钟,这得益于俄空天军 “前哨 - R” 无人机与地面电子战部队的协同作战。 对乌军而言,此次损失堪称 “伤筋动骨”,根据乌方战地医疗系统数据,伤亡人员中约 30% 为具备实战经验的士官,他们原本负责指导刚完成基础训练的新兵。军事专家指出,培养一名合格的战术指挥官需要至少 6 个月周期,而当前乌军前线部队正面临严重的基层军官短缺问题。 更严峻的是,俄军打击行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随着乌军后备力量受损,前线部队不得不延长作战周期,这将加剧士兵的疲劳度和装备损耗率。与此同时,切尔尼戈夫州的居民正加速向西部撤离,当地政府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进一步压缩了乌军的战术回旋空间。 这场袭击再次凸显现代战争中 “斩首” 战术的残酷性,在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普及的今天,军事训练设施已成为仅次于指挥中枢的高价值目标。对俄军而言,通过持续打击乌军训练体系,既能削弱其战争潜力,又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略收益。而对乌克兰来说,如何在防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保护关键军事设施,将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课题。
俄军两发弹道导弹击中乌军训练营,火光冲天而起,200多人当场死伤。 据多家外媒报
国际事件纵深谈
2025-07-31 11:14:20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