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停火谈判落定,战线终于稳住,这时的中国,刚刚从连年战火中缓过来,百废待兴。
那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落笔签字。
当硝烟在朝鲜半岛逐渐消散时,北京中南海的灯光却彻夜未明,主席推开东亚地图,指尖划过东南蜿蜒的海岸线。
最终停在星罗棋布的岛屿群上,朋友家的火扑灭了,现在该扫自家门前灰了。
话说自从美军第七舰队于1950年强闯台湾海峡起,便如铁锁般禁锢着新中国统一的脚步。
之后蒋介石退守台后,将浙江沿海的大陈、一江山等岛屿化作反攻前哨,纵容驻军炮击大陆渔船、劫掠沿海村庄。
但是那个中国海军仅有陈旧木船,空军战机不足百架,而国民党军依托美援装备,气焰嚣张地叫嚣“三年光复大陆”。
没办法装备差距那不是一星半点,只能先容老蒋再装一会儿。
朝鲜战场激战正酣时,陈毅等将领便提议先取大陈,再图金门,但彭老总掷地有声反对,美军在朝鲜吃败仗,正愁找不到报复借口!
之后朱德更一针见血指出关键,没有制空权与制海权,渡海作战如同送死。
主席最终拍板,朝战未停前,东南沿海只做防御性反击。
伟人的意思就是先让他们叫一会,一个一个的收拾。
之后没过多久朝鲜停战三个月后的军委会议上。
外边的事算是处理的差不多了,此时朱德推开座椅起身,手指重重敲在沙盘边缘,该清理门户了!
这位素来稳重的元帅展现出罕见的锐气,先剪除沿海岛屿羽翼,再徐图本岛,既避免刺激美军介入,又能逐步压缩蒋军战略空间。
之后陈毅再度主张强攻大陈岛,主席却望向东海更深处,打蛇打七寸,金门才是要害。
但军费预算让他蹙眉,仅金门战役就需5亿军费,相当于全国年收入的十二分之一。
权衡再三,作出战略折中,暂弃金门,剑指大陈群岛中的咽喉一江山岛。
此处守军仅千余人,却是大陈岛的门户锁钥,拿下它便能扼住国民党东南防御链的命脉。
说干就干在1954年初,华东军区悄然拉开战幕。
空军司令聂凤智调集刚组建的米格机群,在台州湾上空与国民党战机展开绞杀。
3月18日,海军航空兵首次击落敌机。
11月14日,鱼雷快艇夜袭得手,国民党“太平号”驱逐舰沉入冰冷海水。
制空权与制海权的天平,开始向大陆倾斜。
在之后张爱萍受命前线总指挥后,在宁波设立联合指挥部。
而陆军反复模拟登陆滩头,海军测绘暗礁水道,空军演练精准轰炸。
为攻克一江山岛陡峭岩壁,工兵发明了用炸药包捆绑的长杆,“人造台阶”。
当三军参谋们在沙盘上推演到第102次时,张爱萍终于向中央发出电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于是就在1955年1月18日破晓东风来了,解放军史上首次三军协同作战打响。
空军伊尔-10强击机俯冲投弹,摧毁岛北侧敌军指挥部,海军护卫舰抵近射击,压制滩头火力点,登陆艇在烟幕掩护下冲向乐清礁。
守将王生明将暗堡筑进山体岩层,却未料到解放军工兵以血肉之躯开辟通路。
战士李长庚身绑炸药包跃入铁丝网,炸开冲锋通道,爆破组顶着机枪扫射,将“人造台阶”钉上峭壁。
战至20日下午,红旗插上一江山主峰,王生明自杀殉岛。
此役歼灭敌军1086人,解放军伤亡仅400余。
之后一江山的失守令大陈岛瞬间沦为孤岛,进退两难。
这时候蒋介石急了连忙乞援美军第七舰队,却只等来美方“协助撤退”的答复。
1955年2月,国民党军裹挟岛上1.8万居民仓惶南逃,留下满街破碎的“反攻大陆”宣传画。
而美国《时代》周刊讥讽,蒋介石失去的不只是岛屿,还有虚幻的希望。
北京顺势扩大战果。
朱德在人大常委会宣告不承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呼吁和平解放。
当美军顾问团评估是否协防金门时,五角大楼的结论冰冷彻骨,为一江山这样的弹丸之地与中国开战?不值得。
最后一江山战役的硝烟散去时,张爱萍登岛眺望东南。
脚下焦土中埋着新中国的海权觉醒,此战不仅收复340平方公里海域,更淬炼出解放军现代化作战体系。
朱德当年“清理门户”四字,实则是场精妙的战略挤压,以最小代价拔除沿海毒钉,既震慑台岛,又试探出美国底线。
当1960年美军舰机停止巡逻海峡中线时,主席对斯诺笑谈,他们终于看懂了一江山的潜台词,中国的大门,容不得外人插栓。
这场被浓缩在1953至1955年间的清门行动,终以东海波涛冲刷尽百年海防之耻,为今日深蓝舰阵的远航,刻下了第一道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