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年,金军三路南下,一度饮马长江,让南宋胆战心惊。为了抗击金军,南宋决定联

史海奇报屋 2025-07-31 11:47:48

1217年,金军三路南下,一度饮马长江,让南宋胆战心惊。为了抗击金军,南宋决定联合江北红袄军,让他们袭击金军后路。 南宋派使者来,季先、石珪很高兴,旋即表示要协助官军,与金国作战。 有红袄军帮忙,南宋作战顺利很多,金军东路主帅纥石烈牙吾塔苦于粮道被截断,只能从江北撤退,中途被红袄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挫败金国南征,红袄军功劳很大。但是,南宋并非真心想吸纳红袄军,只是想借助他们的力量抗金,仅此而已。 红袄军成分复杂,派系林立,彭义斌、李全、季先等各有势力范围,互不统属。其中,李全野心勃勃,想要吞并其他各路兵马。 红袄军内部有矛盾,南宋非但不帮忙调和,还鼓动他们火拼,坐收渔翁之利。 南宋此举,让红袄军陷入了困境,季先、石珪长期与金军作战,却得不到相应的物资补给,处境越来越艰难。 季先、石珪打算渡过淮河,进入南宋境内躲避金军追击,等实力恢复后再北伐。但是,南宋直接拒绝,把他们赶回淮北、山东,双方出现摩擦。 李全想吞并季先、石珪的兵马,便极力讨好南宋将领贾涉(贾似道父亲),想借助南宋之手除掉友军。 贾涉,据说是西汉政论家贾谊的后人,此人军事能力一般,但手腕很强,对处置淮东忠义军很有一套。 贾涉通过李全向季先表达善意,共同抗金。季先、石珪又支持南宋,继续抗金,但依然得不到粮食。 随着宋金走向议和,宋朝对季先、石珪的态度就发生巨大变化,便挑起淮东忠义军内部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 1220年,贾涉眼看时机成熟,便诱杀季先,然后下令收编他的兵马。季先虽死,但士兵拒绝听命,并推举石珪为首领。 石珪当了首领,主动派人向贾涉示好,对此前劫掠淮南的行为道歉,也希望朝廷怜悯忠义军,确保粮食补给的同时,不要与金国和谈。 南宋与金国议和,忠义军就很尴尬。按照此前宋金协定:南归南,北归北,北方忠义军只能成为弃儿。 石珪愿意做出让步,但南宋决定拉拢李全,还想吞并季先旧部。石珪不交出兵权,贾涉便让李全找机会除掉石珪。 南宋此举,让石珪寒心,本想效力大宋,大宋却图谋自己兵马,岂能容忍。为此,石珪一怒之下渡过淮河,率2万人投奔蒙古而去,跟着木华黎作战。 南宋、蒙古有往来,双方都是为了打击金国,还没成为对手。石珪投奔蒙古,而不是投降金国,对南宋而言没啥损失。 但是,南宋看不惯这些忠义军,也为了震慑其他忠义军将领,贾涉便下令把石珪妻儿抓起来,丢到淮河淹死。 妻儿被杀,石珪心灰意冷,对南宋彻底失望,便一心为蒙古而战斗。 木华黎懂得笼络人才,成吉思汗也是招揽天下英雄豪杰。石珪到来,立刻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东平路都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 木华黎对石珪许诺:如果能得到东平府、曹州、兖州,这些地方都由你来管理。 蒙古中原汉军世侯很不错,舍得给实权,让他们坐镇一方,故而大家作战积极性很高。 1223年,石珪攻克曹州,斩杀金军五千余人。金国旋即派郑从宜反攻,以十倍兵力围攻曹州城,双方连战数日。 石珪能打仗,无奈兵力有限,木华黎又病逝,故而得不到增援。但是,石珪拒绝郑从宜劝降,率兵与金军血战,马蹶倒地,被金军俘虏,押送到开封。 金宣宗佩服石珪是一条汉子,想劝降他,希望石珪能为金国效力。石珪大怒:我受大国厚恩,岂能接受别人封官。如果把我放回去,我一定把你抓起来,送给大汗。 石珪宁死不降,还斥责金宣宗,被金军蒸杀而死。面对金军的蒸炉,石珪面不改色,从容赴死,令人敬佩。 南宋不接纳石珪,不给他抗金机会,石珪选择投奔蒙古与金军血战,不屈而死,这是南宋的悲哀。 南宋不懂得笼络人心,不知道利用蒙古金国交战的有利时机,把北方忠义之去纳入麾下,为将来做准备,也难怪被蒙古灭亡。 红袄军另一位首领彭义斌,与李全关系不好,并多次打败李全,几乎拿下河北、山东。但是,彭义斌与蒙古战斗时,南宋也不帮忙,彭义斌败亡。 金国末年,蒙古南下,中原大乱,各地武装起义频繁。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张柔、杨安儿、杨妙真、李全、彭义斌、季先、石珪、河北九公、董俊、张荣等人,都是一方豪杰。 如果南宋能及时把他们拉拢过来,并妥善处理彼此关系,也许能收复中原,不至于有崖山之败。崖山之战的元军主将,是张柔第九子张弘范。#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50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