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西路军战士被俘后找机会逃了出来。途中他遇到一老乡,央求对方送他到黄

佳佳怡 2025-07-31 14:37:23

1937年,一西路军战士被俘后找机会逃了出来。途中他遇到一老乡,央求对方送他到黄河边。老乡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怯生生地说:“要是被抓住就全完了!”这个战士名叫耿万福,看着眼前的老乡,他张了张嘴,把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下去。 河西走廊的春风裹着沙砾抽打着每一个逃亡者的脸,1937年3月,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后,近6000名官兵被关押在张掖、武威的战俘营。红30军88师265团班长耿万福就是从韩家营锯断铁丝网逃出来的幸存者之一。 耿万福当时攥着半截磨尖的铁丝,那是他锯铁丝网时崩断的,铁丝尖扎进掌心,血和沙土混在一起,结成了硬痂。他望着老乡往后缩的脚,喉结动了动——刚才差点说出口的是“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安心过日子”,可话到嘴边,看见老乡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沾着的泥,又硬生生憋了回去。他知道,老乡不是坏,是真怕。前阵子在战俘营,他就见过有老乡给被俘的战士塞了块馍,被敌军活活打断了腿,扔在路边没人敢收。 他是陕西渭南人,1933年跟着村里的红军走的。临走时娘把唯一的棉袄塞给他,棉袄里子缝着五块银元,那是准备给他娶媳妇的钱。“到了部队,别学坏,别欺负人。”娘的话还在耳边,可现在,他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身上的灰布军装被铁丝网划得烂成了条,冻得青紫的胳膊上还留着敌军皮鞭抽过的血痕。 逃出来三天了,他没吃过一口正经东西,靠挖路边的苦苣根填肚子,夜里就钻在沙枣树下蜷着。有次实在渴得厉害,摸到一户人家门口想讨口水,刚敲了门,就听见院里传来女人的哭声,接着是男人压低的骂:“别开门!要是红军探子,全家都得死!”他愣在门口,手里的破碗差点掉在地上,转身就往戈壁里跑,跑了老远还听见身后传来的关门声。 其实耿万福懂那老乡的怕。敌军在河西走廊贴满了告示,说“窝藏红军者,杀无赦”,连带着村里的保长都得连坐。他逃出来那天,就看见韩家营村口挂着三颗人头,都是因为给红军指过路的百姓。老乡刚才说“被抓住就全完了”,那“全完了”三个字,重得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 他松开攥着铁丝的手,对老乡笑了笑,那笑容比哭还难看:“不麻烦你了,俺自己能找着路。”老乡愣了愣,从怀里掏出个干硬的糜子面窝头,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就往回跑,跑了几步又回头,指了指西边:“顺着沙枣林走,能看着黄河的反光……” 耿万福握着窝头,站在风里,眼泪突然就下来了。不是因为委屈,是因为那窝头还带着老乡手心的温度。他咬了口窝头,刺得嗓子生疼,却嚼得格外用力。后来他总跟人说,那会儿他就打定主意,就算爬,也得爬到黄河边,过了河,就能找到大部队,就能接着打那些欺负人的敌军,就能让老乡们不用再怕。 他真就靠那双磨烂的脚,顺着沙枣林走了五天。走到黄河边时,他已经快虚脱了,看见黄河水的那一刻,他一头栽倒在河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羊皮筏子上,撑筏子的老汉正往他嘴里灌米汤。“俺刚才在岸边瞅见你了,”老汉的胡子上还挂着冰碴,“看你这身打扮,是红军吧?俺儿子,前两年也当红军了,没回来。” 耿万福攥着老汉的手,说不出话。后来他才知道,老汉冒着被敌军发现的风险,夜里把他送过了黄河,自己却因为耽误了给敌军送粮草,被吊在树上打了一天一夜。 很多年后,耿万福成了开国将士,每次说起河西走廊的逃亡路,他都要提那个塞窝头的老乡和撑筏子的老汉。“他们不是不怕,是心里揣着点念想,觉得红军能让日子好过点。”他总说,西路军能有那么多战士活下来,不是靠运气,是靠那些敢在刀尖上递个窝头、指个路的百姓,他们才是真正的硬骨头。 你说,在那样的绝境里,是什么让百姓愿意冒着灭门的风险,给素不相识的战士递个窝头?又是什么让像耿万福这样的战士,哪怕被误解、被害怕,也始终相信“日子能好过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