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中方谈妥,特朗普对印下手,不许莫迪做2件事:不同意就加税 中美贸易摩擦刚有缓和的迹象,全球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谁知美国的贸易大棒却悄然调转了方向,对准了印度。就在与中方敲定关税“休战期”的同一天,特朗普政府便公开威胁,可能对印度产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 要知道,此前美国对亲密盟友欧盟加征的关税也才15%。显然,这一次美国是铁了心要对印度下重手。 那么,究竟是什么惹恼了特朗普,让他如此急于开辟新的“战场”? 特朗普的不满简单而直接:一方面,是印度对美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在他看来,印度征收的税率高得离谱,去年还造成了美国高达45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收高关税这种“好事”,只该是美国对别人做,印度反过来从美国身上赚钱,这触碰了他的底线。因此,他要逼迫印度取消贸易壁垒,开放其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让他垂涎已久。 而另一个更让他恼火的,则牵涉到地缘政治的棋局。俄乌冲突后,印度不仅没有跟随美西方制裁俄罗斯,反而大量采购其廉价石油,通过转卖赚得盆满钵满。 这不仅让印度成了意外的“赢家”,也使得美西方精心构建的能源制裁网几乎成了一个笑话。所以,美国希望借关税谈判,迫使印度切断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在经济上彻底绞杀俄罗斯。 可是,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莫迪政府似乎并不打算照单全收。很早印度就向世贸组织提交方案,准备对部分美国钢铝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这番操作,颇有几分“抄中国作业”的意味。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此举恰逢特朗普还在记者会上大谈自己“促成了印巴全面停火”,一副等着两国感恩戴德、在贸易上有所回报的姿态。 结果莫迪政府的回应却毫不含糊:不仅公开“打脸”,拒绝特朗普调停克什米尔争端,强调这是双边问题,更明确表示,停火是停火,贸易是贸易,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印度的强硬姿态背后,是赤裸裸的国家利益考量。 首先在关税问题上,莫迪算得很清楚。一旦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对印度本土产业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这无异于动摇国本。 更何况,连欧盟这样的盟友,全力配合美国,最终还是被狠狠“薅了一把羊毛”。印度就算服软,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去?无论怎么看,在关税上妥协都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至于俄罗斯石油,更是印度经济的续命稻草。放弃价廉物美的俄罗斯石油,转而去买美国的高价货?这种“冤大头”的事,印度显然不会干。在这些几乎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面前,一场美印之间的激烈贸易对峙恐怕难以避免。 不过,这场看似悬殊的较量,天平也并非完全倒向美国一边。特朗普主动发起的贸易战,已让美国经济自身元气大伤,内部社会撕裂加剧,它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能让全球俯首的美国了。 而中国在对美贸易战中展现出的韧性,无疑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正是因为中国顶住了压力,才让美国政府内部对“降关税”有了更高的接受度。 有美国政客甚至会想:既然对中国都能降,为什么对印度不能?某种意义上,中国凭一己之力,让全球许多国家都间接受了益。如今,越来越多像巴西、日本和欧盟这样的国家,也看清了美国“外强中干”的一面,并因此受到鼓舞。 有的网友认为“我就不明白,全世界的国家宁愿受美国屈辱,拼死也要美国市场吗???搞不懂???”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的“感觉,跟我们是不死不休,现在只是他们难受暂时缓解,先整服其他国家,再联合其他国家搞我们,完了,完了” 尽管印度的制造业效率和在全球贸易链中的地位还不及中国,但变化的国际大环境,确实给了莫迪政府与美国“掰手腕”的底气。那么,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莫迪这次“抄作业”能否成功,并最终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对峙呢?
CNN29日报道称,特朗普成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打赢了贸易战,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