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女性条友说,她写头条专门吐槽她老公,居然就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因为是夫妻,她太熟悉老公了。老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尽在她掌握之中。 就说前几天吧,她发了条《我家那位“厨房杀手”的日常》,阅读量直接破了五万。你猜写的啥?就写她老公周末非要表现,说要做个“拿手好菜”红烧肉,结果从上午十点忙活到下午两点,厨房跟打过仗似的:酱油洒灶台上,糖罐子底朝天,葱姜蒜切得粗细不一,最后端出来那盘肉,黑黢黢的跟炭块似的,尝一口能把牙齁掉——合着糖和酱油放反了。她没骂他笨,就写“我站厨房门口瞅着他举着铲子手足无措的样儿,突然觉得挺好笑,这哪是做饭啊,这是给我提供素材来了”,底下评论区直接炸了,全是“我家那位也这样,上次煎蛋把锅烧穿了”“同款厨房杀手,现在我家厨房不让他进了”,你看,这不就共鸣了? 她跟我说,写这些东西有个诀窍,得抓“小不抓大”。啥意思?就是别写那些伤筋动骨的大事,就写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她老公出门永远找不到钥匙,每次都得把沙发垫掀起来、鞋柜翻个底朝天,最后发现钥匙插在门上;比如他刷短视频能刷到半夜,你喊他睡觉,他说“再看五分钟”,结果半小时过去了,手机还亮着;再比如他去菜市场买菜,为了两毛钱跟卖菜大妈砍价十分钟,回来还得意洋洋说“省下来的钱够买瓶酱油了”。这些事儿,谁家没有啊?读者一看就觉得“这不就是我家那位吗”,自然就愿意点赞评论。 但她有个底线,就是绝对不写隐私。像夫妻俩吵架拌嘴的具体内容、老公工作上的糟心事、家里的存款多少,这些一概不提。她跟我说:“吐槽归吐槽,不能把家底儿都抖搂出去。我写的都是能摆在台面上的事儿,比如他炒菜咸了淡了,拖地拖一半跑去看球赛,这些事儿说出来不丢人,还能让大家乐呵乐呵。”就拿上次她写老公带娃吧,说周末她加班,让老公在家看孩子,结果回家一看,三岁的儿子把面霜抹得满头满脸,老公蹲在旁边举着手机拍视频,嘴里还喊“儿子你太有艺术细胞了”,她当时气得想笑,写的时候就说“我家这父子俩,一个敢造一个敢拍,就是苦了我那瓶新买的面霜”,评论区全是“哈哈哈哈同款带娃爹”“我家那位也是,孩子拆家他录像”,你看,这就把“槽点”写成了“笑点”,谁看了不觉得亲切? 她还说,写这些东西得带着点“烟火气”的温度。就像上次她写老公记性差,说有次她感冒发烧,让老公去买药,结果他买回来一堆零食,说是“看你没胃口,吃点甜的心情好”,气得她想揍人,但转头又看见他笨拙地给她煮姜汤,姜片切得跟手指头似的,糖放了小半碗,喝起来齁甜,但心里是暖的。她在文章里写:“虽然他总是忘事,但在你难受的时候,他哪怕做得再不好,也想着要对你好。这种时候,吐槽就变成了心疼。”读者看了这种文字,就不会觉得她在贬低老公,反而觉得“这两口子日子过得挺实在”。 现在她粉丝涨得挺快,好多人私信问她“怎么才能有那么多素材”,她总说:“你就瞅着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比如你老公、你孩子、你爸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素材。关键是你得用心观察,那些别人觉得‘没啥好说的’小事,往往藏着最真实的生活。”她还开玩笑说:“有时候我老公看我对着他写东西,还会问‘今天又要吐槽我啥’,我就说‘写你今天把袜子扔洗衣机上了’,他就嘿嘿笑两声,说‘行,记得把我写帅点’。” 所以你看,写头条真不用天天琢磨啥大道理、大事件,身边人那点事儿,写好了照样能火。但记住啊,吐槽归吐槽,别伤了和气,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素材是生活给的,咱们写的是故事,过的是日子,得让文字里带着日子的温度,这样大家才爱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昨天一个女性条友说,她写头条专门吐槽她老公,居然就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因为是夫妻,
荀谌情感故事
2025-07-31 15:1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