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大利亚的军人对拼刺刀十分自信。可是在一次与中国志愿军交手后,让入侵朝鲜的澳大利亚军队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和中国人拼刺刀了。 那是1950年11月,志愿军350团在撤退时遇上了美军。团长见敌众我寡,下令大部队尽快转移,只留一连30多人断后。 美军没追多久就停了,倒是旁边的澳军兴冲冲地接了任务。他们刚赢了朝鲜军,觉得黄种人都好对付,提着刺刀就冲了上来。 一连长起初有点懵,对方明明有火力优势,却偏要拼刺刀。等看清澳军那股傲气,他冷笑一声,让战士们迅速换好刺刀。 澳军个子普遍比志愿军高一头,冲过来时像堵移动的墙。可志愿军没慌,三两人一组结成小阵,刺刀斜指地面,这是打鬼子时练出的架势。 第一个澳军刺刀直刺过来,志愿军战士猛地矮身,刺刀从对方腋下钻进,同时往旁边一带,就听一声惨叫,那大个子直挺挺倒了。 这样的搏杀在阵地上到处都是。澳军仗着人多,想靠蛮力冲散队形,可志愿军战士脚步灵活,总能避开正面,从侧面或背后出刀。 有个年轻战士被三个澳军围住,他不退反进,先捅倒最前面的,再转身用枪托砸中第二个的脸,最后迎着第三人的刺刀扑上去,同归于尽。 地上很快积起薄雪般的血渍,大部分是澳军的。他们没想到,这些看着瘦弱的中国人,拼起刺刀来像不要命的狼。 打了不到半小时,澳军就有点撑不住了。原本以为能轻松拿下的小阵地,此刻成了吞噬他们的泥潭。 一连还剩二十多个战士,每个人身上都带了伤,刺刀却依旧紧紧攥着。连长看了眼天色,知道大部队快走远了,吼了声“准备手榴弹”。 这声吼彻底打垮了澳军的心理防线。他们看到志愿军摸出 grenades,想起刚才那些同归于尽的身影,没人敢再往前冲。 就在这时,志愿军的援军到了。澳军像得到特赦,丢下几十具尸体,头也不回地跑了。清点战场时,战士们发现共干掉12个澳军,重伤的有64个,而自己这边只牺牲了几个。 这场仗后,澳军彻底怕了。他们终于明白,朝鲜军和中国志愿军完全是两回事。那些黄皮肤的战士眼里,有种他们看不懂的狠劲。 后来在马良山,澳军宁可对着阵地狂轰滥炸几小时,也不肯再派步兵冲锋。每次遇到志愿军,他们总是先用炮火覆盖,确认没活人了才敢靠近。 其实志愿军的拼刺技术,是在无数次生死仗里磨出来的。从平型关到上甘岭,白刃战从来不是靠体格,而是靠勇气和技巧。 澳军或许到最后也没明白,为什么30个“小个子”能挡住他们几百人。他们不知道,那些志愿军战士心里都憋着股劲——身后就是祖国,退一步都不行。 这场白刃战,打出的不只是胜利,更是国威。从此,在朝鲜战场上,再没人敢小看中国军人的刺刀。那些拼过刺刀的澳军,余生都忘不了雪地里那抹刺眼的红。
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31 16:15: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