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我们不喜欢中国,不愿意正视他,所以没能觉察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变化,如果你亲自去看一看,会发现中国对韩国构成的威胁是多么严重和危险。 韩国专家口中的“威胁”,并非军事层面的,而是技术和产业上的全面追赶和超越。 更让韩国焦虑的是,中国不仅在追赶,还在制定新规则。 2025年初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已经承认,除了制造工艺和量产能力,韩国在半导体基础技术、设计、封装等多个领域已被中国全面超越。 更讽刺的是,三年前,韩国媒体还在嘲笑“中国芯片十年内赶不上美韩”,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中国不仅赶上了,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反超。 韩国专家的这番坦白,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偏见会让人盲目。 2018年“中兴事件”爆发时,中国芯片产业确实脆弱,28nm工艺部分依赖进口,14nm完全靠买。当时韩国三星、SK海力士还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呼风唤雨,ASML的EUV光刻机对中国禁运。 然而,正是这种“卡脖子”的危机,让中国开启了半导体行业的“南泥湾计划”,华为带着国产供应链硬生生砸出了纯国产的麒麟芯片,长江存储用“晶栈4.0”技术堆出332层NAND闪存。 说白了,韩国人并非没有察觉,而是不愿意相信,另一方面韩国的问题不仅仅是“看不见”中国,更在于它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立刻对韩国挥舞“关税大棒”,要求韩国在台海问题上“选边站”,否则将面临25%的关税惩罚。 更讽刺的是,韩国63%的半导体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对华贸易占其GDP的25%。这意味着,如果韩国完全倒向美国,三星、SK海力士的生产线可能直接瘫痪;但如果拒绝美国,韩国的安全体系(依赖7万驻韩美军)将面临巨大风险。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困境,让韩国总统李在明在2025年7月底的外交博弈中如履薄冰。 2025年7月,中国成立“模型芯片生态创新联盟”,推动国产AI芯片生态建设,以应对美国的英伟达禁令。而韩国呢?它的半导体产业仍高度依赖美国技术,一旦中美博弈升级,韩国可能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韩国专家的反思值得深思如果你因为不喜欢一个国家,就拒绝正视它的进步,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中国科技的崛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被逼到墙角后的绝地反击。如今,韩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在中美科技战的夹缝中,它既不能完全依赖美国,也无法忽视中国。 未来的竞争,比的不是谁更傲慢,而是谁更清醒。
最近听一位韩国专家接受采访,话讲得挺扎心:"我们打心底里不太愿意正眼瞧中国,结果
【1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