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朝鲜向中国每年出口20亿,都是些什么商品?说句让人难以置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好多东西咱们普通人平时压根用不上,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玩意儿,把两国的经济连到了一块儿。 朝鲜卖到中国最多的居然是假睫毛和假发,这俩东西看着小巧玲珑的,在市场上的分量可真不小。 朝鲜为啥能靠这个打开中国市场呢?关键就在人工上,那边劳动力成本低,工人的手艺还特别精细,做出来的假睫毛款式多,看着还特自然,假发就更不用说了,性价比高得很,比那些欧美牌子便宜三成到五成。 正好这几年短视频和直播火得一塌糊涂,美妆行业对这些东西需求猛增,中国商家肯定乐意从朝鲜进货啊。 你可别觉得这是小打小闹的生意,量一大,这一块的出口额就相当可观了,成了两国贸易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你说,谁能想到平时爱美的姑娘们用的假睫毛,可能就来自朝鲜呢? 除了这些美妆小物件,朝鲜还往中国运矿产,像铁矿石、菱镁矿、钨矿这些,朝鲜的矿产资源本来就丰富,铁矿石储量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号,而且品位还不低。 中国钢铁产业规模那么大,对铁矿石的需求一直特别旺盛,朝鲜的矿正好能补一部分缺口,菱镁矿就更不用说了,耐火材料和建材行业根本离不了,只要品质好,中国企业肯定愿意买。 这种资源互补的买卖,对朝鲜来说能换外汇,对中国来说能保障产业原料,两边都觉得划算, 还有个更特别的,朝鲜居然还往中国出口电力。 其实在鸭绿江流域,朝鲜建了不少水电站,那里水资源丰富得很,发电之后,除了自己用,富余的就通过线路送到中国集安、临江这些地方的企业。 就说2024年,这部分出口就有1.57亿元,对朝鲜来说,卖电能增加收入,缓解经济压力,对中国边境企业来说,多了个稳定的电力来源,生产就有保障,这算是种特殊情况下的互利合作。 这些贸易背后,是两国合作在不断深化,不光是卖东西,经济上还有产业园区合作,中国企业去朝鲜的开发区搞纺织、电子组装,用当地的人力和政策,再加上咱们的技术和市场,合作得挺不错。 文化上也常互动,朝鲜的歌舞、美术来中国展览,中国的影视、图书也往那边送,基础设施方面,边境口岸和交通设施越建越好,贸易往来也更方便。 这一切都离不开两国稳固的关系,从 1949 年建交起,高层经常走动,国际上相互支持,经济合作更是把双方绑得更紧。 朝鲜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出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中国则通过进口这些产品,满足了产业需求,这种互补性,让两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找到了稳定的合作支点。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这些出口商品里,日常消费品不多?这跟朝鲜的产业结构有关,他们更侧重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劳动力和资源,而不是啥都做,这反而让他们在特定领域打出了名气。 这种贸易模式也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务实,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从各自需求出发,你需要资源,我有,你需要低成本优质产品,我能做,你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我能提供。 这几年,尽管国际上有些风浪,两国贸易还能保持稳定,说明这种合作有很强的韧性,不是随便就能被干扰的。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种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出口模式,能不能长久,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朝鲜现在能通过这些产品打开市场,积累资金和经验,未来说不定能在产业链上往上走。 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支持,毕竟合作久了,双方默契越来越深,能做的事儿就更多。 这些看似小众的出口商品,其实是观察朝鲜经济的一扇窗,假睫毛和假发产业能做起来,说明他们在轻工业和手工制造上有潜力,矿产和电力出口,显示出资源开发的能力。 这些都能让外界更全面地了解朝鲜,而不是停留在刻板印象里,这对于消除误解、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也有好处。 国家之间的合作,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朝鲜对华20亿的出口,数字背后是无数具体的交易,是工厂里的忙碌,是口岸的往来,是两国企业的携手。 这种脚踏实地的合作,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只要找到彼此的需求点,就能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路。 合作的本质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或者要,而是在彼此的需求里,找到一起往前走的力量,这或许就是中朝贸易往来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你觉得两国以后还能在哪些地方一起干出点啥来?
朝鲜有一些奇葩规矩,千万不能碰,一不小心就“小命不保”。都知道朝鲜人非常保守,那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