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某地,家长为孩子摆下34桌升学宴,满桌好酒好菜备好,结果宾客寥寥,大半桌子空着,风一吹都显得冷清。视频里家长强笑着说“没关系”,可那眼神里的落寞,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哪是没关系啊,分明是把“热闹”的期待摔成了“冷清”的难堪。 这事一爆出来,评论区吵翻了:是亲戚朋友不给面子?还是这升学宴本身就不对劲? 其实啊,现在的升学宴早就变了味。 小时候跟着爸妈去升学宴,桌上是长辈给的红包和“好好学”的叮嘱;现在去升学宴,更像在赶一场“人情KPI”——随礼少了怕没面子,不去又怕伤和气。有人一年要赶十几场,随出去的钱比一个月工资还多;有人为了“排场”,明明就几十家亲戚,硬要摆几十桌,就为了显“有面子”。 曾经是“分享喜悦”,慢慢成了“攀比战场”:你家在四星酒店,我家就得去五星;你摆20桌,我就得加10桌;你收的礼多,我就得想办法“回本”。好好的庆祝,愣是被折腾成了“敛财工具”和“社交负担”。 所以这次的“空桌宴”,与其说是别人不给面子,不如说是大家对这种变味的仪式,悄悄说了“不”。 真要为孩子高兴,何必非靠34桌酒席证明?孩子挑灯夜读的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甜,值得庆祝的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不是酒店里的觥筹交错。 一句真心的“恭喜”,比满桌菜暖;一个鼓励的拥抱,比厚礼金重。 升学宴的初心,本就该是“分享”,不是“炫耀”啊。
东北某地,家长为孩子摆下34桌升学宴,满桌好酒好菜备好,结果宾客寥寥,大半桌子空
建文说法社会
2025-07-31 17:38:41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