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没想到第二年,李世民看着回来的死囚,做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在唐朝贞观年间,一场惊世骇俗的决定悄然展开。太宗李世民面对390名死囚,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允许他们回家过年,约定次年归来接受死刑。所有人都屏息以待:这些罪犯会否信守承诺?答案在次年秋天揭晓,结局令人震撼,彰显了帝王治国智慧的深远影响。这一事件如何发生,又为何成为千古佳话?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国家逐渐步入繁荣,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然而,朝廷上报的死刑犯名单却让李世民皱眉,390人的数字在太平盛世显得刺眼。监狱设在长安城外,冬日里寒风凛冽,牢房潮湿阴暗,铁链声响彻其中。李世民身着素袍,带侍卫步入牢狱,亲自翻阅案卷,询问犯人罪行。一名犯人因争斗失手杀人,案情复杂,似非穷凶极恶之徒。其他犯人多因贫困或冲突触犯法律,案情各异。李世民沉思良久,决定暂缓行刑。 李世民召集所有死囚至狱前空地,火把照亮夜色,寒风吹动犯人破旧衣衫。他宣布,行刑延至次年秋天,允许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处理未了事务,但必须在贞观七年(633年)秋返回长安接受判决。狱卒打开沉重的牢门,犯人们步履踉跄,互相搀扶,踏上归乡之路。雪花飘落,脚印在山路上连绵不断。有的犯人跋涉数百里,推开家门时,家人围坐火炉,眼中满是惊愕与喜悦。他们为父母劈柴烧水,为子女讲述守法之道,珍惜短暂团聚。次年秋天,长安城外人声鼎沸,官员与百姓聚集城门,核查归来人数。犯人们风尘仆仆,或携粗布包裹,或独身赶到,390人无一缺席。李世民登上城楼,目光扫过整齐队列,挥手下令,赦免所有死囚,免除死刑。 李世民以宽仁之举,换取犯人的诚信,彰显了唐朝司法的人文关怀。获赦犯人改过自新,四处传颂皇恩,促进了社会稳定。此事被载入史册,称为“贞观纵囚”,为后世帝王树立典范。
有一次,李世民15岁未嫁人的小公主呕吐不止,日渐消瘦。李世民请来神医孙思邈,孙思
【19评论】【12点赞】
俊哥
主要是怕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