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名女志愿军战士回国,她在沈阳换乘的间隙,走进了一家照相馆,在这张照片中,她留下了自己年轻而清秀的容颜,那双浓眉大眼,如同清澈的湖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的胸前,挂着两枚奖章,那是她为抗美援朝战争付出的荣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在沈阳火车站旁一家小照相馆里,一个年轻女兵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她,浓眉大眼,眼神里有种能穿透镜头的坚定。 可真正扎眼的,是她胸前那两枚勋章:一枚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另一枚是朝鲜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 然而,谁能想到,这张军装照背后,竟是一位上海越剧名角在枪林弹雨里唱了八个月大戏的传奇。 时间拨回几年前,朝鲜半岛上那条三八线,硬生生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等到美国领着“联合国军”一掺和,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 在1950年秋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入朝,保家卫国,在这片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也来了一群特殊的战士——文艺兵。 而十九岁的唐月瑛就是其中之一,她十五岁拜入越剧名家徐玉兰门下,凭着一副好嗓子和漂亮身段,早就是上海滩玉兰剧团的台柱子。 并且在1952年,剧团响应号召,整团报名赴朝,他们没搞欢送会,也没告诉观众,四辆卡车拉着戏服家当,就这么悄悄开进了朝鲜,唐月瑛蜷在颠簸的卡车篷布下,听了一夜远处的炮声。 但她们的舞台,不在灯火辉煌的剧院,而在废弃矿洞的五层地下,洞里挤满了当观众的志愿军战士,空气里混着泥土和硝烟味。 可朝鲜的冬天能冻到零下四十度,女演员们脸上的油彩刚画好就结了冰壳,一开口哈出的气,白得像舞台烟雾。 这里没有聚光灯,可战士们会默契地举起手电筒,几十道光柱打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没有天鹅绒幕布,她们就拿棉被缝一个,演出的伴奏也特殊,最常听见的不是锣鼓点,而是远处一阵阵的炮火声。 有一次,她们给第27军演《梁祝》,正唱到“十八相送”,敌机突然从头顶掠过,一颗炸弹下来,临时供电线路当场报销,矿洞里瞬间一片漆黑。 可不过几秒钟,黑暗里就亮起了一道又一道手电光,战士们用自己的光,硬是把舞台又给照了出来。 但唐月瑛和姐妹们谁也没停,继续唱,那婉转的越剧唱腔,在石壁间回荡,好像不光是唱给战士听,也是唱给头顶的炮火听。 然而,危险就像影子一样跟着她们,一次,拉道具的卡车被侦察机盯上了,司机冒着黑烟把车开进防空洞,同行的连长跑过来吼:“这是侦察机,回去装上炸弹还得来!”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睡在矿洞最底层,第二天爬出来一看,外面的山坡被削平了半边,到处是烧焦的树桩。 可就在这片焦土上,下午的演出照旧开锣,琴师的弦绷得更紧,台下战士的巴掌也拍得更响了。 在这种地方,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变得超乎想象,有个小战士,曾偷偷用炮弹壳打磨了一枚胸针送给她,上面刻着“最可爱的人”。 当女演员们碰上生理期,没有卫生用品,男战士们二话不说,从自己的棉袄里掏出救急的棉花团递过来。 直到几天后,唐月瑛才发现,洞里好多男兵的棉袄都短了一大截,原来他们把长及膝盖的棉衣下摆全剪了,就为了给女同志们匀出这点棉花,这些剪短的棉衣背后可能藏着几条人命,这让她不敢细想。 直到1953年停战后,文工团又多留了半年,当回国的火车开过鸭绿江大桥时,一车人哭得稀里哗啦。 那年冬天,回上海前,唐月瑛特地在沈阳拍下了那张军装照,当照片洗出来,她在背后写了八个字:“献给为和平而战的战友们”。 然而,战争的洗礼,也彻底改变了她的艺术,1959年,她随团进京演出《红楼梦》,演王熙凤,在彩排时,那句“我来迟了”的亮相笑声,怎么也演不对味,导演连着喊停了十几次,她一个人蹲在后台掉眼泪,可脑子里突然闪过朝鲜阵地上那些迎着炮火冲锋的战士。 跟他们比,自己这点委屈算什么,那天晚上,她把《红楼梦》原著翻了个遍,第二天再排练,她一嗓子笑出来,台下坐着的梅兰芳都点头叫好。 那份泼辣里的冷静,权谋下的悲凉,不是靠技巧能演出来的,而是战场上用命换来的沉淀。 直到2021年,八十七岁的唐月瑛在上海去世,在最后,床头还摆着那张戴着军功章的黑白照片,相框的玻璃都被摩挲得起了毛边。 而照片里那个十九岁的姑娘,和她胸前映照着手电筒光芒的勋章,永远定格在了那里,她的故事不过是无数幕后英雄的一个缩影,它提醒人们,所谓“最可爱的人”,不只在炮火中冲锋,也在绝境里歌唱。 【信源】看看新闻——老戏骨唐月瑛病逝 她曾赴战场演出经历惊心动魄;上观新闻——老戏骨唐月瑛去世,她曾随老师在抗美援朝战场演出8个月
1953年,一名女志愿军战士回国,她在沈阳换乘的间隙,走进了一家照相馆,在这张照
大胆的走走
2025-07-31 18:08: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