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侦察兵在敌境内连续作战6天,回来时又累又饿,炊事班准备了饭菜,连长却说:“倒掉饭菜,立刻转移!” 老山战役发生在1984年,那时候中越边境局势紧张,中国军队为了维护领土完整,发起收复行动。侦察兵的任务特别关键,他们得潜入越南境内,摸清敌方炮兵阵地位置,顺便抓俘虏获取情报。第1侦察大队就是其中一支,由武汉军区20军组建,成员都是从各部队挑出来的精锐。郑现勇作为4连连长,负责带领队伍执行这次跨境任务。他出生在湖北农村,1958年那会儿,家里条件一般,从小干农活,锻炼出好身体。1976年入伍后,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干到班长、排长,积累了不少野外生存经验。1984年初,老山地区战斗升级,他被选入侦察大队,担任连长。 那个年代,军队强调纪律和实战能力,郑现勇就是典型代表,带领士兵训练时总抓细节,确保每个人都能适应山地环境。搜索资料显示,老山战役从4月开始,中国军队成功夺取老山主峰,但越南军队不甘心,多次反扑,还派特工袭扰后勤。针对这情况,中国组建了5个侦察大队,总兵力3500多人,专门对付敌方暗处活动。第1大队起初表现一般,甚至有损失,比如5连连长牺牲,这让干部们急了眼,得尽快打出成绩。12月初,情报指出越南境内废弃林场有炮兵阵地,位置不明,4连的任务就是去定位,最好抓人回来。 郑现勇计划三天完成,只带三天干粮出发。大队领导亲自送行,强调这次对整个大队重要。实际情况远比计划复杂,队伍过境后遇上各种问题,走错路、迷失方向,还碰上浓雾,导致在敌境内多耗了三天。干粮吃光,士兵们饿肚子坚持,士气没掉。进入第七天,终于找到阵地,发现三名落单敌兵,试图活捉时被发现,开枪击毙两人,抓了一个。撤回时敌方炮击,我方炮兵支援掩护,成功返回。炊事班准备饭菜,大家正要吃,郑现勇判断敌炮火要延伸过来,下令倒掉饭菜转移。刚走没多久,原地就被炮弹覆盖。这事反映出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决策得果断。资料显示,这次行动摧毁敌方多门火炮,战果显著。 老山战役是中国军队在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部分,持续几个月,双方争夺高地。中国收复老山后,越南军队组织反扑,仅大规模就有两次,还用特工搞袭扰,威胁后勤和医院。中国军队意识到,光守阵地不行,得主动出击对付隐蔽敌人。于是组建侦察大队,选精英执行过境任务。第1大队组建后,初期没成绩,反而有损失,这在五个大队中显得尴尬。郑现勇的4连接下重任,去找炮兵阵地。出发时带三天粮,实际在越南境内转悠六天,一无所获,饥饿加疲劳考验大家意志。 第七天定位成功,抓俘虏过程快速,撤退时敌炮追击,返回阵地饭菜刚端上,连长命令倒掉转移,避免伤亡。后续审问俘虏,情报确认,我方炮击摧毁敌阵地,无自身损失。战后多人立功,第1大队打开局面。搜索全网资料,老山战役维基百科提到,中国军队从4月2日到8月4日作战,胜利夺取主峰,转入防御。越南视角下,他们称河江战区战役,承认损失。1984年7月12日,越军发起师级进攻,中国40师粉碎,毙敌300多。 4连行动后,俘虏情报与侦察一致,我军炮兵精准打击,摧毁四门敌炮和三个观察所,毙敌35人。半年最佳战绩,让第1大队士气大振。郑现勇记一等功,全连多人获奖。搜索资料显示,老山战役后,中国军队转入轮战,各军区部队轮换上阵,保持压力。越南军队继续挑衅,但规模减小。郑现勇继续服役,退役后回湖北,从事地方工作,偶尔讲经历。整个两山战役到1989年结束,中国控制高地。维基提到,战役激烈相持三年,双方损失不小。中国军队通过实战,提升了山地作战能力。
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