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内地找霍英东借车,霍英东直接买了一辆英国女王同款劳斯莱斯

历史脑洞 2025-08-01 01:01:17

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内地找霍英东借车,霍英东直接买了一辆英国女王同款劳斯莱斯,访问结束后,霍英东表示:不用还了,捐给内地做接待车! 这车,非借不可,也非“霍”不可 咱得先搞明白,为啥非得是劳斯莱斯? 1986年,那是什么年代?改革开放刚起步没几年,国家兜里确实不富裕,外汇储备那都是掰着指头花的。当时咱们国家最好的车是“红旗”,绝对的“国车”门面。但问题来了,这次来的是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按照国际外交礼仪,接待国家元首,礼宾车的规格最好跟对方的座驾对等,这是一种尊重。女王在英国的座驾,就是劳斯莱斯。你总不能让人家女王放着自己的劳斯莱斯不坐,来坐咱们的红旗吧?倒不是说红旗不好,而是那个场合下,用同款车,是一种外交语言,潜台词是:“我们懂规矩,也尊重你。” 可当时全中国,上哪儿找一辆顶配的劳斯莱斯当礼宾车?别说买了,见过的都没几个。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们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这时候,有人提了个名字:霍英东。 为啥是他?因为在当时,能毫不费力拿出这种车,又有那份心的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霍英东跟别的富豪最大的不同,是他骨子里那股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他不是那种赚了钱就想着移民跑路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是真心实意盼着国家好的。 当年外交部的同志找上门,其实心里也挺忐忑的,毕竟是跟人借这么贵重的东西。结果霍英东一听,大手一挥,说了句特提气的话。 他没说“借”,他说:“我车库里那辆虽然也是劳斯莱斯,但毕竟是我用过的旧车,怎么能让女王坐我的旧车呢?这不合规矩,也掉了国家的面子。这样,我马上安排人,去英国直接订一辆一模一样的新的!” 访问结束后,外交部的同志准备把车还给他,还备了份厚礼表示感谢。霍英东又说了那句流传至今的话:“还什么还?这车,就捐给国家了。以后国家接待外宾,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呢。我霍英东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的荣幸!” 在那之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想耍赖,说什么“主权换治权”,结果被邓公一句“中国人穷是穷了点,打仗是不怕死的”给怼了回去。 谈判虽然赢了,但英国人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女王这次访华,名义上是友好访问,实际上也是来摸摸中国的底,看看这个即将收回香港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实力。 所以,霍英东送来的那辆劳斯莱斯,它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办得起事,也办得好事”的宣言。 它告诉英国人,也告诉全世界:我们虽然刚起步,但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更有像霍英东这样一呼百应的爱国同胞。 从“借车”到“造车”,这39年,天翻地覆,变化多端 现在是2025年7月,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件事,感触就更深了。 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是咱们的底气,真的不一样了。 当年,我们需要靠一位香港同胞的慷慨,来撑起国家的门面。今天呢?你看看现在咱们国家领导人出访,或者接待外宾,坐的是什么车?是咱们自己研发制造的红旗L5、N701。那气场,那设计,那技术,丝毫不输劳斯莱斯、宾利。 这背后是什么?是从“借车”到“造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巨大飞跃。我们的汽车工业,我们的高科技产业,我们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说霍英东的劳斯莱斯,代表的是一个时代“虽穷但有骨气”的面子;那今天的红旗国宾车,代表的就是新时代“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强大自信。 另一个感触,是关于企业家的精神。 霍英东为什么这么做?这得从他的出身说起。他出生在香港的“疍家”,是水上人家,穷得叮当响。后来靠着自己的胆识和拼搏成了巨富。但他一辈子都没忘本。 朝鲜战争时期,西方对中国搞封锁,是他冒着被港英政府查抄的风险,组织船队往内地偷运药品、轮胎这些禁运物资。他说:“那时候,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们能搞到的,都送过去。” 改革开放,他又是第一个回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建了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开了内地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当时很多人都劝他,说内地政策不稳,风险太大。他说:“国家的建设,总要有人带头。这点风险,我担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企业家。我们需要他们不仅能在商场上披荆斩棘,更能在关键时刻,像霍英东一样,懂得“国家需要,我就顶上”的道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身影,在科技攻关、在抢险救灾、在社会公益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霍老先生的精神。 一辆车,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从1986到2025,从劳斯莱斯到红旗,变化的是实力和座驾,不变的,是那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对国家深沉的爱。

0 阅读:146

评论列表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2025-08-01 12:28

霍老过世时,三军仪仗队抬棺,这是最高的荣誉,还有钱老也是。永远让子孙后代不能忘记!

猜你喜欢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