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被判肉刑。官兵抓捕时,五个女儿追在身后哭泣,淳于意骂道:“生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8-01 02:20:15

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被判肉刑。官兵抓捕时,五个女儿追在身后哭泣,淳于意骂道:“生女儿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 淳于意是临淄人,年轻时就痴迷医术。他先是拜了公孙光为师,学了些基础。 公孙光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就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胞兄,当时临淄的名医——公乘阳庆。 公乘阳庆年事已高,没有子嗣。他见淳于意质朴好学,便将他收为关门弟子,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黄帝、扁鹊脉书,以及那些从不外传的诊脉秘方,都倾囊相授。 淳于意苦学三年,尽得真传。 他的医术很高明,但性子也硬,不喜欢奉承权贵,请他看病,要看他的心情,也要看病人的缘分。 这种脾气,让他声名远播,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淳于意获罪,源于几桩积怨。 齐文王身材肥胖,平日里总觉得气短头痛。淳于意听说后,私下对弟子说,文王这病,需要调节饮食,多走动,疏通血脉才行。 可宫里有个医生,偏要用灸法治疗,结果加重了病情,没多久文王就死了。 这事传出去,王公贵族们便有了口实,说淳于意“见死不救”。 不久,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又派人来请淳于意去看病,他因为正在外地游历,没有去。 这几位王爷心生怨恨,一纸诉状将淳于意告到了官府。 当时汉文帝刚登基不久,朝廷法度严苛。官府接到状告,也不细查,就把淳于意抓了起来。 案子层层上报,最后判了个“肉刑”,要押送到长安去执行。 囚车从临淄出发那天,冰冷的镣铐锁住了淳于意的手腕。他一生行医,救人无数,此刻却成了即将受刑的囚犯。 官兵粗暴地推搡着他,五个女儿追在囚车后面,哭得撕心裂肺。那一声声“父亲”,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淳于意心中又痛又急,看着女儿们除了哭泣别无他法,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 他回头看着女儿们,骂道:“生女儿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 淳于意话音刚落,哭声里,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却不哭了。 她看着父亲的囚车走远,转身回了家,把自己关在屋里,找来竹简和刻刀,跪在地上,开始写一封奏疏。 她要上书天子。 奏疏上,她写道:“我的父亲为官清廉,如今获罪当刑。我痛心的,不只是我的父亲。我更觉得,人死了不能复生,受了刑,肢体断了便再也无法接续。即便他日后想改过自新,这条路也已经断了。我愿意入官府为奴,替父赎罪,只求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刻完奏疏,缇萦带着那卷沉甸甸的竹简,独自一人,踏上了去长安的路。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走了几百里。到了长安,她守在宫门外,看见有官员的车马经过,就跪倒在地,高举竹简。 几天后,中郎将冯唐看见了她,将奏疏带进了宫里。 汉文帝刘恒读了这封奏疏,被缇萦的孝心触动。他想起了自己一直提倡的“仁政”,觉得肉刑这种东西,确实有违天和。 他下令,暂缓行刑,并召集大臣商议。 几天后,一道诏书传遍天下:废除肉刑。 诏书里,汉文帝说:“朕听说,有德行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现在百姓犯错,是朕的教化没做好。一个小姑娘愿意舍身救父,朕很感动。从今以后,废除黥、劓、刖足这些刑罚,改用别的刑罚代替。” 廷尉府接到诏书时,淳于意正等着受刑。他听完诏令,愣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案子重审,淳于意无罪释放。 他回到临淄那天,五个女儿都来接他。他拨开人群,走到小女儿缇萦面前,端详了她很久。 淳于意没说话,只是伸出手,摸了摸她的头。 西汉史学家班固,在修撰《汉书》时,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他提笔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赞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273

猜你喜欢

桃花笺上赋相思

桃花笺上赋相思

得一玫瑰弃满山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