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当年不同意攻打打鼓新场的主张是正确的吗?未必!但也没有错误,为何这样说? 个人以为,中革军委当年在遵义会议后的苟坝会议主张攻打打鼓新场的主张是正确的,因为有非常充分的客观事实依据。 正因如此,参加会议的20多人基本上都同意这个建议,只有毛泽东不同意,但他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主观猜测的基础上的,几乎没有一条有充分的客观事实。 会议主持人张闻天把攻击打鼓新场的理由一条条摆在了桌面上: 第一,驻守打鼓新场的国民党军只有王家烈的两个被打残的师,而红军的兵力有三万多人,打个歼灭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打鼓新场是黔西门户,打下打鼓新场可以直通毕节,这有利于红军进军黔西,建立川滇黔边根据地。 第三,打鼓新场有黔军的仓库,里面肯定有不少物资,缴来的物资正好可以补充打得精疲力竭,粮弹奇缺的红军; 第四,娄山关之战的经验显示,黔军比中央军好打,红一军团在娄山关之战中给红三军团打了下手,现在急着想打个大胜仗提振士气,不想跟中央军硬碰硬,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明显,这四条理由是非常充分客观的,可毛泽东的理由是什么?他只有三条基本上都是假设和猜测的理由。 第一,打鼓新场地形有限,不利于红军大部队展开,一旦打成胶着,很容易被敌人合围。——红军英勇善战,怎么就会一定会打成胶着? 第二,进攻打鼓新场这么明摆着的好处,红军将领们都能想到,他蒋介石会想不到?——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蒋介石为何就一定想到? 第三,要是蒋介石将计就计,在打鼓新场设下埋伏,那么整个红军就完了!——战场上局势复杂,哪儿就会那么容易将计就计? 很显然,比起进攻打鼓新场的四条理由来,毛泽东的这三条理由都站不住脚,因为都是主观猜测,正因如此,大家才都不同意他的建议。 但由于毛泽东的坚持,加上后来敌方确实有增援的迹象,这次进攻打鼓新场的时机就错过了,但这只是证明毛泽东的猜测被验证了,这或许能说明他可能具有不同凡响洞察力,但也不能说其他人坚持客观事实就是不对的。 以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即使红军进攻打鼓新场也未必会失败,甚至有可能打个速战速决的漂亮歼灭战,这样即便敌人增援也来不及。
毛泽东当年不同意攻打打鼓新场的主张是正确的吗?未必!但也没有错误,为何这样说?
樱花花草甸
2025-08-01 07:39:18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