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昆明军区副司令查玉升少将外出看电影,中途去上厕所。出来时,几个女同志望着他,捂嘴偷偷笑。引得查副司令问:“她们笑啥?”警卫员答:“首长,您跑错厕所了。”
陈赓大将麾下有“四大猛将”:周希汉、李成芳、陈康、查玉升。在这四人中,查玉升是唯一的少将,其他三位都是开国中将。查玉升将军作战时极为勇猛,甚至曾救过陈赓的命。他性格豪爽,脾气火爆,行事风格颇有《亮剑》中李云龙的气势。 查玉升将军于1914年出生在安徽六安,自幼父母双亡,靠着沿街乞讨度日。艰苦的童年磨砺了他的性格,使他坚韧不拔、乐观善良,也为他后来忠诚豪迈的军人生涯奠定了基础。1931年,17岁的查玉升为了生存,毅然参军加入红军。入伍后,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凭着出众的胆识和顽强的毅力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位战功显赫的英雄。 查玉升的军旅生涯充满艰险,他不畏生死,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方,在一次次战火洗礼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尽管多次负伤,甚至六次命悬一线,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地坚持在前线。正是这种对信仰的忠诚和对战友的负责,让查玉升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敬仰。 在戎马生涯中,查玉升的战斗风采如猛虎下山,面对敌人毫无畏惧。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查玉升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过第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等要职。查副司令虽然官至高位,但其火爆脾气和豪爽性格依旧不改。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夜晚,查副司令结束了一天的公务后,决定外出看场电影放松一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影片正进行到高潮部分。查副司令忽然感到腹内一阵绞痛,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两名警卫员见状,连忙跟了出去。他们在男厕所门口站定,等候首长出来。这时,几位女同志走了过来,想要进入厕所。警卫员赶紧上前拦住她们,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们首长正在里面方便,请你们稍等几分钟。" 女同志们一脸疑惑,怎么会有男同志用女厕所呢?她们往厕所门口一瞧,发现墙上赫然写着"女厕所"三个大字。这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几个人捂着嘴偷偷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查副司令从厕所出来了。他一眼就瞧见女同志们在窃笑,便纳闷地问警卫员:"她们笑什么呢?"警卫员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地回答:"首长,您跑错厕所了,这里是女厕所。" "什么?!"查副司令惊讶地瞪大眼睛,"难怪我说里面没有小便池,你们咋不早说呢?还好厕所里没人!" 警卫员连连赔不是,解释说他们也是刚发现首长走错地方。查副司令气呼呼地骂了几句,那气势和电视里"李云龙"如出一辙。他本想看完电影再回去,可这下子没了心情,索性背着手直接离开了影院。 有一次,386旅旅长陈赓在一场遭遇战中险些被日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这时,查玉升带着一帮新兵杀了过来,硬是从日军的重重包围中撕开一道缺口。陈赓见状,不禁对查玉升刮目相看,心想:“这小子勇猛果敢、身先士卒,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干将!”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向独立团要人。 不过,陈赓并没有立即将委任状交给查玉升,而是先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清除几个大汉奸,二是为部队筹集过冬的物资。查玉升爽快地接下任务,很快召集了一帮身手不凡的江湖好汉,组建了一支行动神出鬼没的特务队。 特务队的行动让人闻风丧胆。他们夜晚出动,身穿夜行衣,翻墙越院,毛巾捂住口鼻,手持匕首,一击必杀。那些汉奸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已毙命于黑暗之中。每次行动后,查玉升都会留下署名的布告,一来震慑其他汉奸,二来也避免日伪军滥杀无辜,将平民错认作目标。就这样,查玉升在山西一带迅速打响了名声,“查玉升”之名成为当地汉奸们心中的梦魇。 抗战爆发后,查玉升加入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从特务连连长一步步干起,英勇奋战。在百团大战中,他已担任772团副团长,接替了王近山的职务。关家垴战役时,查玉升接替牺牲的谢家庆成为16团团长,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到抗战胜利时,查玉升已晋升为22旅旅长,成为陈赓麾下的得力将领。 抗战结束后,中央军委决定将22旅调往东北归入四野建制,但查玉升却不舍离开老首长陈赓。陈赓便授意查玉升带领22旅“掩护”国民党起义的38军和陈赓兵团的三个旅东渡黄河。查玉升心领神会,带着部队果断过了黄河,随即发电报上报:“黄河已涨水,部队已东渡,无法返回。”然后带着队伍扬长而去。 新中国成立后,查玉升又接到了进入西南剿匪的任务。一次,他奉命护送一位领导前往昆明,查玉升胆子极大,仅带了几名警卫员便出发了。途中,不料遭遇一股土匪拦截。这伙土匪是国军的残部,利用电台截获了查玉升的行踪,于是设伏堵住了他的去路。 查玉升面对这群土匪丝毫不慌张,镇定地指挥警卫员反击。他的枪法极准,几乎一枪一个,弹无虚发,将土匪打得抱头鼠窜。护送的领导见此情景,十分佩服,赞叹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勇敢的将军!”查玉升却豪爽地笑道:“这算什么?不过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