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江西一处考古现场发掘出一具女性遗体,考古学者小心地揭开她的衣物时,竟发现遗体下身有一个神秘的肉块,旁边还缠绕着三条素色的罗带。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秋天,江西德安县宝塔乡杨桥村的工人们挖水塔地基时,铁锹突然撞上硬石板,扒开浮土露出整齐的青砖。 考古队赶到后确认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墓葬,棺中女子皮肤尚有弹性,指关节能微微活动,在江西这种湿热环境下堪称奇迹。 碑文记载她叫周氏,生于1239年,卒于1274年,年仅三十五岁,丈夫吴畴是地方官员,按宋代规矩,女人墓碑只能冠夫姓官职,连名字都不配留下。 陪葬品却透露着富贵气象,双鱼纹金耳环、雕花银盘、碳化的谷子小米,墓室砖石结构齐整,处处显示这户人家的体面。 考古人员揭开周氏衣物时,黄褐色长袍下是金褐色素罗抹胸,再往下竟是一条开裆裤。 围观者窃笑,老专家却激动不已,这种设计是宋代贵族女性的实用智慧, 七八层衣裳裹着,绣花腰带缠紧,解手全靠开裆设计。 穷人穿开裆裤下田会闹笑话,官太太在深宅大院里反而讲究这个,更惊人的发现在下身,三条两指宽的素罗带细如蛛网,沾着暗红痕迹,旁边丝棉褥子渗着血迹。 现场鸦雀无声中,一位女研究员轻声说:“这怕是《妇人大全良方》里提过的月事带?”经考证,这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的古代月经用品实物。 这三条罗带藏着段心碎往事,搬动遗体时,专家摸到她身下垫着十四层被血浸透的丝棉褥子,棉胎里裹着黑褐色干瘪肉块,查验竟是脱落的子宫。 周氏右手紧攥桃枝,枝桠上系着两个干硬的丝线粽子,南宋人相信桃枝驱邪,粽子象征团圆,她死前攥着这份念想,像怕被人抢走。 墓志铭记载她因难产去世,棺中还有脱落的胎盘,她已有两个年幼儿子,第三个孩子没能保住,三十五岁揣着未尽的母爱长眠。 考古界沸腾了,这三条素罗带改写了中国女性生活史认知,南宋贵族用柔软罗料做卫生带,比粗麻布舒适得多,内层填充炒制过的木棉,高温处理既吸水又杀菌。 周氏墓中三百多件罗料衣物和银制发簪,把官家太太的日常摊开在七百年后世人眼前。 开裆裤与卫生带组合,印证了宋代上层女性处理生理期的智慧, 开裆设计方便更换卫生带,垂坠裙摆完美遮掩,比唐代“内衣外穿”更隐秘实用。 对比其他考古发现更显心酸,3800年前新疆小河墓地女性用毛织围裙填麻黄草纤维,汉代马王堆辛追墓出土药布,宋代民间妇女只能用草木灰裹粗布。 周氏的素罗带与丝棉褥子,是特权阶级才享有的奢侈。 敦煌文献记载唐代贵族用“宣纸三层裹药棉”,农妇只能用芨芨草编织袋;《东京梦华录》里汴京贵女用“沉香屑锦囊”,市井女子只能塞炉灰。一条卫生带,划开了两个世界。 周氏之死折射出古代女性共同困境,南宋医学已记载“熏洗法”用苦参黄柏煮水清洁,但难产仍是鬼门关。 她棺中桃枝粽子与子宫肉块形成残酷对照,驱邪的桃枝没能挡住死神,团圆祈愿终成泡影。 考古学家在山西南宋墓发现类似案例,女性墓主手握桃木梳,盆腔留有胎儿遗骸, 这些握紧“护身符”的遗体,无声诉说着生育对古代女性的致命风险。 七百年后,周氏的素罗带在博物馆展柜里泛黄, 观众看见的不该只是古董,更是文明演进的刻度。 当她攥着桃枝沉入永夜时,不会知道那些染血丝棉会成为后世解读女性命运的密码。 考古学家戴着手套捧起这三条带子,触碰的是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无数个“周氏”的体温。 主要信源:(北方网——江西九江发现古代女尸 肉身未朽肤色如初(组图))
1988年,江西一处考古现场发掘出一具女性遗体,考古学者小心地揭开她的衣物时,竟
猫猫背茹茹
2025-08-01 10:30: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