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韦杰病逝,妻子主动将他名下豪车交还成都军区,军区很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档次的车子交了,现在军区谁也没资格坐,不如家里留着用! 韦杰生于动荡年代,家境贫寒。1930年代,他还只是个少年,就毅然参加了红军。那时的红军条件艰苦,吃的是野菜树皮,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 长征途中,他和战友们风餐露宿、爬雪山、过草地,无数次在死亡线上徘徊。他靠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也亲眼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正是这些磨难,磨砺了他不贪图享受、心系战士的军人本色。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杰在多个战区与日军激烈交战,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期间,他带兵打仗更是以果敢著称。在东北、华北多个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奋勇作战,屡次立功,逐步晋升为军长。 但即便是位高权重,他的生活依然清苦。一件军大衣一穿就是好几年,出差住招待所,伙食和普通战士一样。 1950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韦杰也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初期战况紧张,美军火力强大,中国军队牺牲惨重。 韦杰所在的部队遭遇过失利,也有过挫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鼓舞士气,逐渐稳住了阵脚。 他并不以胜败为唯一标准,而是看是否尽了责任,是否保护了更多的士兵。正是在朝鲜那段时间,他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理解,也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战后,他依旧不讲排场、不搞特权。 新中国成立后,韦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分管作战与训练等重要事务。按理说,到了这个地位,生活条件早应大幅改善。但韦杰却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节俭风格。 有一次军区为他分配了一辆红旗轿车,但他嫌油耗高,坚持换成一辆旧车。 他说:“坐那个红旗,太费油,不合适。”周围人劝他:“您是副司令员,用点好车合情合理。”他却摆摆手:“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是要节省国家的资源。” 1985年初秋,成都的天气转凉,韦杰将军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他咳嗽不断,体重骤减,原计划回老家休养的事也被迫搁置。 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肺部感染已经相当严重。消息上报后,中央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他进京治疗,并特别批准为他配备一辆奔驰250轿车,以供他在医院与住处之间通勤使用。 奔驰车开到家门口那天,郭毅正在厨房里准备饭菜。 司机敲门汇报时,韦杰正坐在藤椅上看报,听完之后,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放下报纸站起身来,走到妻子跟前。 语气严肃:“这个车不能随便动!你记住了,这车是国家的,只能用在公务上,家里人一个都不能碰,听清楚了吗?” 郭毅一愣,连忙点头。而韦杰自己,对这车也是能不用就不用。 有一次他需要去医院复查,工作人员早早安排好司机等着接送,车子在楼下轰鸣着发动了好一会儿,却迟迟等不到人下来。 原来,韦杰已经悄悄联系医院安排了一辆救护车。他推门而出,拄着拐杖,自己慢慢上了担架。 护士急了:“韦老,您的奔驰就在楼下呢!坐救护车多颠簸啊。”韦杰摆摆手,坚定地说:“我这是看病,不是办什么公事,凭什么坐奔驰?别浪费国家的钱。” 众人拗不过他,只好作罢。救护车缓缓驶出院子,奔驰250依旧原地待命,车身在阳光下闪着光,可车主却始终不愿踏进一步。 1987年,韦杰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余岁。他走得平静,却把一生的正气留在人间。 他去世后,妻子郭毅做了件让军区都感动又为难的事——她主动提出将那辆奔驰250车归还军区。 军区领导一时犯了难,说:“这个档次的车子,我们军区没人有资格坐啊。不如家里留着,以后孩子、孙辈也能用。” 可郭毅摇头说:“老韦在世时就再三叮嘱,车是国家的,哪怕他去世了,我们也不能私用。他活着都不同意留,那我更不能坏了他的规矩。”说完,便坚持把车交还。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韦杰的节俭,不是作秀,不是做样子,而是融进骨子里的信念。
1987年韦杰病逝,妻子主动将他名下豪车交还成都军区,军区很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档
柳烟绕古堤
2025-08-01 11:52:3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