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车展,对跨国车企而言意义非凡。阔别已久重回中国市场的高管们,从销量数字之外,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变。这变化之快、之深刻,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合资车企的警钟,也拉开了它们觉醒与变革的大幕。 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的一句 “我们对世界的变化太迟钝了”,道尽了大众在华发展面临的困境。曾经,大众凭借 “适应本土” 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辉煌成就,桑塔纳、捷达等车型成为一代经典 ,助力大众长期领跑中国车市。但时移世易,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飞速发展,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大众却未能及时跟上节奏,在产品设计、品质把控、软件技术等方面逐渐落后,产品战略与市场严重脱节。 痛定思痛,大众开启从 “适应本土” 到 “融入本土” 的艰难转型。战略层面,坚定奉行 “在中国,为中国”,赋予中国本土市场更大研发权限,深入挖掘中国消费者需求偏好,力求产品精准契合市场。投资25亿欧元拓展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强化本土研发实力,加速新技术落地。在产品布局上,双管齐下。燃油车领域,持续优化升级经典车型,为途观、迈腾、帕萨特等换代,融入个性化智能助手、先进语音控制、驾驶辅助及本地化智能座舱体验,巩固燃油车基本盘优势,2023年大众集团燃油车在华市场份额达21%,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 。 纯电动车领域更是全力冲刺。加速新车推出,2024 - 2027年规划密集,大众安徽首款车亮相、奥迪PPE平台量产车型投产,2024年底超十款纯电车型推出;开发全新入门级纯电动车平台CMP,2026年产品下线;迭代MEB平台至MEB+,2026年释放产品,带来电机、电池、能效、舒适度全方位升级;与小鹏合作车型、奥迪与上汽合作项目稳步推进,2027年超20款纯电动车、2030年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投放中国市场。 大众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组织内部改革阻力重重,传统燃油车成功带来的路径依赖难破,新老业务平衡棘手。外部竞争白热化,中国本土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先发优势明显,特斯拉等国际对手也实力强劲。但大众深厚技术底蕴、庞大全球资源与成熟生产销售体系是其底气所在。只要坚定 “融入本土” 战略,加快创新节奏,精准把握市场,成功转型仍值得期待。 大众汽车的觉醒与转型,是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缩影。未来,在竞争与变革交织的浪潮中,它们能否在中国市场重塑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可能王传福都要笑喷了!自从这个月比亚迪官宣了七月份344296台的销量成绩之后,
【2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