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旦开战中国将被包围,俄:真正的危险不在外围,而在内部!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开战,那中国必将陷入被合围之势,可大俄却说,被包围并不是最危险的,真正该担心的是内部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美国老是说如果中美闹翻,中国就会被层层包围住,可俄罗斯那边却点出,外围的围堵不算啥,内部的稳不稳才是大事。这话听起来有点悬,让人忍不住想深挖:外围压力真能困住中国,还是内部力量决定一切?咱们得好好说说这事儿。 美国那边一直强调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根子可以追溯到冷战时候对苏联的遏制政策。那时候,从1947年起,美国搞起北约,在欧洲和亚洲布下军力网,切断苏联的经济联系,导致苏联在外部压力下经济吃紧,最终在1991年解体。 转到中国头上,美国从2017年推出印太战略开始,就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联盟。2021年9月,AUKUS协议签了,澳大利亚拿到核动力潜艇技术,这直接抬高南海周边的威慑。芯片出口管制从2018年起逐步收紧,到2022年10月又升级,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意图卡住供应链。南海巡航频繁,2023年美国舰艇多次穿越,引发对峙。 2024年5月,美日韩峰会承诺共享情报,进一步巩固太平洋包围网。这些事儿跟冷战对苏联的手法差不多,都是想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限制对手扩张。俄罗斯的看法则不一样,他们从自家历史吸取教训,提醒中国别光盯着外围。苏联解体前,外部压力是一方面,但内部经济失衡和改革失误更要命,上世纪80年代末,工厂停工,民族矛盾爆发,最终联盟散架。 2023年3月,普京访华时,在联合声明中反对美国的双重遏制,强调内部稳定重要。2024年5月,中俄声明又重申这点。俄罗斯觉得,美国的包围是表面文章,真正危险在于内部如果出问题,会放大外部影响,就像苏联在阿富汗战场耗费后,国内经济崩盘。 美国围堵的招数,主要不是直接打,而是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慢慢耗。2018年起加征关税,2023年扩展到更多商品,让中国企业供应链调整吃力。半导体禁令升级,限制先进芯片出口,导致中国科技公司得加紧国产化。还想放大社会分歧,在香港2019年的事儿上推波助澜,在台湾地区增加军售,2023年规模扩大,试图制造分裂氛围。 新疆和西藏议题也被拿来说事儿,2022年炒作舆论,导致部分资金和人才流动。+更多 2俄罗斯警告说,内部风险更严重。苏联1980年代末,经济停滞,改革失败,民众失望,最终社会动荡。普京在2023年联合国发言中强调,美国想通过干扰让对手内部疲软,就像苏联不是败在战场,而是内部问题压垮。俄罗斯认为,美国长期目标是制造中国类似疲态,通过汇率和科技封锁放大效应。2024年中俄军演,就象征防范外部渗透内部。 从这些事儿看,中国选择专注内部建设和自主发展来破局。从2019年起,在芯片领域投入大笔资金攻克核心技术,到2024年实现部分国产替代,确保高科技不卡脖子。房地产调整从2021年开始,转向实体经济,确保就业和民生稳当,避免局部波动影响大局。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推开,到2024年与沿线国家合作项目增多,贸易通道拓宽,缓解外部封锁。 苏联失败在于改革脱离实际,导致1991年瓦解,中国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23年GDP保持增长。未来,中国会继续强化科技自立,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国际朋友圈,包括与俄罗斯、朝鲜等友好国家合作,构建多边关系。 外部压力如美国2024年印太演习虽多,但内部稳固就能化解,转为主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所谓“军售”不会动摇根本。中国不怕包围,关键是内部经济、社会稳,时间一长,外部就扛不住。中国的发展路径,强调自力更生、开放合作,这不光是应对策略,更是长远布局。围堵战术在美国历史上用过多次,对苏联是那样,对中国也想来一套,但中国国情不同,人口多、市场大,内部潜力巨大。 只要守好自家地盘,外部再闹腾,也翻不起大浪。中国现在干的事,就是稳住基本盘,科技上追赶,经济上转型,外交上广交朋友。俄罗斯的提醒很有道理,内部稳了,外围的包围就成纸老虎。苏联的教训摆在那,中国不会重蹈覆辙,而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努力,已经看到成效,像华为等企业,在禁令下还坚持创新,逐步摆脱依赖。这事儿说明,外部压力有时还能激发内部动力,推动进步。一带一路不光是经济项目,还拉近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共同抵御霸权压力。 俄罗斯和中国携手,共同面对挑战,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好处。外围危险在明处,内部问题在暗处,得两手抓,两手硬。中国现在就是这么干的,效果也出来了。 美国说包围,俄罗斯谈内部,你觉得中国该怎么平衡内外?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一起交流国家发展的思路。
美:一旦开战中国将被包围,俄:真正的危险不在外围,而在内部!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
虎虎聊娱乐
2025-08-01 14:17: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