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是疯了吗?夏威夷出现惊人一幕,人为用大量无人机投放了数万只蚊子,而且每一只

旧而久之 2025-08-01 14:38:27

美国这是疯了吗?夏威夷出现惊人一幕,人为用大量无人机投放了数万只蚊子,而且每一只蚊子都携带病菌。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就在大家想尽办法驱蚊灭蚊的时候,美国夏威夷居然反其道而行,出动直升机和大量无人机,飞到森林上空往下扔了数十个可生物降解的口袋,每个口袋里都装着大概 1000 只蚊子。 一开始大伙都懵了,这到底是闹哪出?直到美国专家出来解释才明白,这些蚊子可不是普通蚊子,是科学家用 “不相容昆虫技术” 培育出来的雄蚊,不仅不会叮咬人,还都带着沃尔巴克氏菌。 说白了,这是给蚊子搞 “计划生育”—— 这些雄蚊和野生雌蚊交配后,雌蚊产的卵根本孵不出来,时间一长,野生蚊子数量就能大幅减少。 为啥非要用这种怪招?其实是夏威夷的生态被逼到了绝路。当地有很多特有物种,就说蜜旋木雀吧,原本有 50 多种,现在只剩 17 种,其中两种野外数量都不到百只了。 罪魁祸首就是蚊子传播的禽疟疾,随着全球变暖,蚊子往高山扩散,把蜜旋木雀的栖息地全占了。以前用杀虫剂,又会破坏其他生物,物理灭蚊在茂密的森林里根本不管用,实在没辙了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会不会弄巧成拙?其实这技术早就不是第一次用了,巴西、印度尼西亚都试过,效果还不错,登革热病例降了不少。 夏威夷这边更谨慎,先在 200 公顷的隔离区做了封闭试验,确认没风险才扩大到 1000 公顷保护区,还有 12 个机构盯着生态变化。 再说那沃尔巴克氏菌,自然界 30% 的昆虫身上都有,根本感染不了人类,体积比蚊子唾液管还大,就算蚊子叮人也带不出来。而且这些雄蚊的 “绝育效果” 能持续半年多,每周放 50 万只,三个月就能让蚊子密度降 40%,比撒农药靠谱多了。 那为啥偏偏选在夏威夷搞这种试验?夏威夷的生态太特殊,80% 的物种都是独有的,一只外来昆虫就能引发连锁灭绝,蜜旋木雀不只是生态链的一环,还是当地文化的象征,保护它们是必须做的事。 其次,夏威夷早就禁用了杀虫剂,传统灭蚊手段根本不管用,只能寄希望于新技术。更关键的是,这里远离大陆,就算出点意外也容易控制,总不能让这些蚊子跑到洛杉矶市区去吧。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没争议。有人担心沃尔巴克氏菌会影响蜜蜂之类的其他昆虫,不过科学家说了,这种细菌只在蚊子体内活跃,对别的生物没影响。还有人觉得直接把蚊子杀光不就完了?可专家算了笔账,要彻底消灭夏威夷的蚊子,得连续放数十亿只绝育雄蚊,成本高得吓人,现在的目标是把蚊子密度降到不威胁鸟类生存就行,不是非要赶尽杀绝。 以前用化学药剂灭蚊,副作用太大,杀虫剂不光毒死蚊子,还会污染水源、杀死益虫,时间长了蚊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种生物防治技术就像 “精准导弹”,只针对特定蚊子,对环境影响小得多。不过也得警惕,基因编辑这类技术一旦失控,可能会有不可预见的后果,好在夏威夷项目组做了不少防护措施,无人机投的是可降解口袋,雄蚊在野外存活时间有限,整个过程也都在严格监控下进行,说白了就是在科学和风险之间找平衡。 其实这事儿跟咱们普通人关系不大,这些蚊子只针对夏威夷当地的库蚊,和国内常见的伊蚊、按蚊没关系。而且沃尔巴克氏菌的安全性早就经过验证,中山大学团队以前做过试验,让志愿者被带菌蚊子叮咬,血液里连抗体都没产生。夏威夷这事儿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鸟类,和咱们平时防登革热、疟疾不是一回事。 不过这事儿也给人提了个醒,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面前,没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夏威夷这波操作就算可能失败,至少说明人类在想办法跳出传统思维,用科学和创新解决问题。

0 阅读: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