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中国刚开始大力发展海洋资源调查,船队里有一艘叫向阳红16号的家伙,是国家海洋局的宝贝,排水量4400吨,长110米,宽15米,吃水5.5米,能跑出每小时34公里的速度,续航一万海里,还抗得住12级大风。造船的时候,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船上装满了重力仪、磁力仪啥的,专门用来探太平洋底的多金属结核矿藏。这种矿藏对国家工业发展超级重要,里面有锰、镍、铜这些稀缺东西,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得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海洋资源普查。 向阳红16号已经出过五次海,这次是第六次,从上海港出发,4月30日启航,船上110人,包括船长金明奇这样的老手,他掌舵这船11年了,经验老道。船员里有地质专家、航海员、机要员,大家各司其职,准备大干一场。航行到东海舟山群岛附近,冷暖气流一碰头,浓雾就起来了,能见度低到吓人,不足百米。船长他们拉响雾笛,保持警惕,但谁也没想到,雾里藏着大祸。银角号这艘货轮,塞浦路斯籍,排水量3.86万吨,比向阳红16号大十倍,船上运着货物,从韩国方向过来,船员多是韩国人,航线繁忙,大家都得小心,可偏偏出了岔子。 其实,那年头海洋安全意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中国科考船队刚起步,向阳红系列船是主力,向阳红16号算是顶尖的,代表国家形象。出发前,检查了所有设备,任务是去太平洋中部海域,采集样本,绘制海底地图,为未来开采做准备。船长金明奇下令在雾中减速,但雷达没全开,这后来成了调查里的一个点。银角号那边,瞭望也不到位,高速冲过来,两船就这样在5月2日凌晨5点05分对上了。事前没人预料到,浓雾像一层厚纱,挡住了视线,船只信号也没及时捕捉到。 大家没顾自家东西,先想着国家财产,这点后来被表彰了。两艘救生艇砸坏了,剩下的两艘因为船倾斜,难放下去,船员们齐心推拉,终于扔进海里,艇上超载挤满人。梅秋芳重伤,抱着破艇板在水里扑腾,3号艇的人用桨拉她上来。整个过程就20分钟,船长最后上筏子。银角号就在300米外,明明看得见中国船员挥手喊救命,用英语重复呼叫,可他们船员站在甲板上,啥都不干,没放艇,没抛梯,甚至撞后马上倒车,拉大缺口,让海水更快灌入,加速了沉没。呼救声在雾里传开,混着浪声,但对面死寂一片,冷血得让人寒心。舱室里,三个人——于海洋、孟今伟和一位医生——门变形卡住,出不来,海水淹没他们位置,就这样没了。船体继续下沉,甲板东西滑海里,气泡冒出,5点40分完全消失,海面只剩浮渣和油渍,整个沉没35分钟。107人勉强爬上银角号的软梯,但那是漩涡快形成时,他们才勉强放梯,之前一直拒绝。 事发后,国家海洋局火速行动,派出德意轮去追,银角号谎称去中国,实际往济州岛方向开,德意轮追了好几个小时,无线电反复交涉,对方以危险品为由拒靠泊。终于在济州岛西南海域,5月4日10点20分接回107人,幸存者带着抢救的文件和伤口,上德意轮。5月5日到上海港,大家下船时,腿都软了,脸上盐渍斑斑。三名遇难者长眠海底,家属痛心,国家损失近亿元,包括船和设备。 调查报告出来了,双方都有责,但银角号的冷漠和逃避,更让人气愤,他们事后拒绝赔钱,态度强硬。中国从中吸取教训,加大海洋安全投入,优化科考船设计,向阳红09、14、18、21这些后来的船,船体材料更坚固,加了防撞舱室,稳性标准提到I类航区,能在恶劣天气稳住。国防和基础设施也加强了,排查隐患,避免类似悲剧。这事成了转折点,中国海洋科考浴火重生,从依赖进口设备,到自力更生,船队壮大,现在的向阳红系列更先进,执行全球任务。韩国那边,船虽塞浦路斯籍,但船员韩国人,舆论压力大,但没赔款,成了历史疙瘩。总的来说,这提醒大家,海上无小事,自强才能立足。
那时候,中国刚开始大力发展海洋资源调查,船队里有一艘叫向阳红16号的家伙,是国家
历史破局者
2025-08-01 15:26:34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