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小时的闭门会谈,结束时的画面,比谈判本身更有信息量。 中方代表嘴角压不住的

秋恒看军事 2025-08-01 16:23:15

5个小时的闭门会谈,结束时的画面,比谈判本身更有信息量。 中方代表嘴角压不住的笑,美方代表铁青着脸、领带都要拽断。这一幕定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了国际舆论当天的头条截图。外表是第三轮中美经贸会谈,内里是一次策略与耐力的比拼。 谁赢了?看脸色就够了。 一、谈判桌上的反差戏 美方一上来就甩出所谓“技术出口限制暂停”的橄榄枝——放宽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芯片出口,3纳米以下的高端货依然死卡着。典型的“切香肠”操作:先给你看一片叶子,指望你感恩戴德,忘了后面整棵树还被人拴在他们后院。 中方显然不买账。全程冷静、表情寡淡,不像是来接受施舍,更像是来验货、挑刺的。 5个小时后,结果出现在走廊上——一边是轻松微笑,一边是皱眉低声交头接耳。表情管理失控,其实就是谈判态势的缩影:中方稳坐钓鱼台,美方被迫防守。 二、五个核心议题——每一刀都不轻 这轮谈的东西,全是中美经济的动脉——关税、稀土、能源、芯片、TikTok。每一个单拎出来,都够两国外交团队打一仗。 1. 关税休战:拖到最后一秒的神经战 8月12日是个坎。关税休战协议到期,延还是不延?美方嘴上说努力找方案,中方则点明,稳定才是双赢。外界预期,可能再延90天——时间不长,但足够美国资本市场喘口气,也让中方有空间布局。 2. 稀土:真正的战略核武器 美方施压稀土出口,中国根本不动。6月启用的稀土追踪系统,把第三国转口的漏洞堵死,美国军工厂只能从退役F-22上拆零件维持生产。这不是谈判桌上的虚招,而是硬生生的命门。 3. 能源:绝不碰的主权红线 美方威胁中国减少俄、伊原油采购,甚至放话“二级关税”吓唬。中方回应干脆:能源采购是主权事务,不容干涉。现实数据更直接——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1亿吨原油,占进口总量近两成;从伊朗买的石油,占了伊朗出口的九成,而且86%的中俄石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美页岩油,早被高价和地缘政治赶出了中国市场。 4. 芯片:封锁时代的裂缝 美方曾把芯片当作掐中国脖子的锁链,如今锁链自己生锈。华为的7纳米昇腾芯片量产,英伟达阉割版H20成了鸡肋,美国内部已经有人喊:“再封下去,硅谷自己先死。” 5. TikTok:美国的政治翻车现场 美方要求中国交出TikTok算法,否则就封杀。中方立场没变:企业主权不容干预。更讽刺的是,美国对自家EDA三巨头的出口禁令,引发股价暴跌,倒逼资本市场自己拆了台。 三、实力对比:一边焦虑,一边加速 谈判背后的力量对比,比桌上的嘴仗更有说服力。 美国这一侧,三重压力一起压下来:关税休战到期、美联储加息、中期选举逼近。经济数据虚弱,盟友关系松动——欧盟刚被加征关税,转头来访华却带不回任何实质成果。焦虑,不是装出来的。 中国这一侧,上半年GDP增速5.3%,对东盟出口涨了12.9%,人民币全球结算份额升至4.5%,手里攥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稀土等战略资源,还有在芯片、能源领域逐步突围的技术积累。这是底气,不是虚张声势。 四、这局的看点,不在协议本身 5小时的会谈,不会在当天就产出历史性文件。但表情的变化、议题的分量、底气的来源,足够判断方向。 美方拿“技术松绑”当筹码,中方不稀罕;美方想压稀土、卡能源、逼卖算法,中方稳住阵脚,反手握着产业链的命门。 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你打我接”的被动模式,而是双方在同一张桌子上,开始明牌对攻。不同的是,美方的底牌在减少,中方的底牌在增加。 最后,这局的输赢,不看签了什么协议,而看谁耗得更久、谁能承受更高的代价。眼下的表情差,可能已经说明了答案。 参考资料:《 新华时评丨相向而行路自宽——评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环球网 》

0 阅读:934

评论列表

wizard小猪

wizard小猪

2025-08-02 12:03

[赞][赞][赞]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