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台湾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没想到到家后,却看到一院子的孩子,他疑惑地问道:“我42年没回来了,这些孩子是谁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故事,要从1947年的春天说起。 那年谢汉光30岁,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教师,因为一腔热血,他被组织选中,秘密派往台湾执行地下任务。 临走前,他抱着才三个月大的儿子,只给妻子秀萍留下一句承诺:“等我回来”,但谁也想不到,这一等,就是四十二年。 丈夫走后没多久,秀萍就发现自己又怀上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她没半点犹豫,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因为不知道丈夫还能不能回来,但她想再为他留一个儿子,给谢家多留一条根。 从此,她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嘴里常念叨的,是那句:“你爸是英雄,只是没能陪你们长大。” 但与此同时,海峡那边的处境,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凶险。 1950年时,台湾地下党组织便遭受灭顶之灾,叛徒蔡孝乾被捕后,供出整个情报网,一夜之间,数百同志被捕。 谢汉光算是命大,靠着上级的密报和一笔经费,连夜逃进了台东的深山。 钱花光后,他买通关系,顶替了一个失踪高山族农民的身份,从那天起,世上再没有谢汉光,只有一个叫“叶依奎”的林场工人,沉默得像个哑巴。 自1950年至1988年,长达三十八年的岁月里,他宛如一个影子般苟活,不敢写信,不敢联络他人,夜深人静之际,连多想一秒自己是谁都不敢。 尤其是到了晚上,他就蜷在工棚里,只有在最深的夜里,才敢拿出那本泛黄的党员证,反复摩挲,那是他与过去唯一的联系,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 当时,工友们皆视他为哑巴,但他心中自知,沉默乃是最佳的庇护,多言一字,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村里有人好心给他介绍对象,他总是笑着摇头,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心里有人了”,藏着对海峡对岸多深的思念。 为了更好地伪装,他甚至和一个女同事假扮夫妻,在巡逻队的眼皮子底下送出情报,好几次都险些暴露。 而与此同时,海峡的另一头,秀萍的日子同样艰难,组织上早已认定谢汉光牺牲,外界也风传她早已改嫁。 但这一切皆非事实,实际上,她背负着“寡妇”之名,携着两个儿子,于娘家苦候丈夫半生。 但等待也非不是风平浪静的,丈夫被定性为“失踪”,后又因叛徒事件受牵连,她的处境雪上加霜。 有一次为躲避土匪,她抱着孩子跳下山崖,幸好被树杈挂住才捡回一条命,最后自己教书、种地、织布,硬是把一个家撑了下来,心里那盏灯从没灭过——只要他还活着,就有希望。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有所松动,谢汉光方才从报纸上获悉台胞能够回大陆探亲的消息。 又熬了几年,1988年,71岁的他终于以“叶依奎”的身份,踏上了回家的船,轮船驶离基隆港时,他朝着台湾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告别了那段长达半生的隐秘岁月。 可回到丰顺老家,第一个难题就把他难住了:怎么证明“我就是我”?四十二年过去,物是人非,当年的战友大多离世,一本党员证也难以辨别真伪。 但他没放弃,而是开始给全国各地的旧识写信,一封封地寄,像大海捞针。 几个月后,转机来了,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陈仲豪收到了信,这位当年同在台湾搞地下工作的老同志,看到“谢汉光”三个字时当场落泪,立刻出面作证。 很快,多封证明信送达中央组织部,一直到1989年春,谢汉光终于恢复了党籍,并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对于这一切,他没有一句怨言,只平静地说:“能回来,就是最大的奖赏了”,他还反过来为那些牺牲的战友奔走,帮他们申报荣誉,他说,那些人的名字和功劳,不该被忘了。 家里那个从小听着“烈士父亲”故事长大的儿子,也终于在母亲拿出的泛黄出生证面前,接受了这个迟到了四十二年的父亲,一家人总算团圆,共享天伦。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年,谢汉光就在家中安详离世,弥留之际,孙子们围在床前,妻子秀萍紧紧握着他的手,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辈子,我不亏你。” 谢汉光和曾秀萍,一对再普通不过的夫妻,却用漫长的一生,诠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守。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这样以一生为代价的个人选择?这些被时代洪流淹没的悲欢,或许才更值得我们去铭记。 【信源】百度百科---谢汉光
1988年,在台湾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没想到到家后,却看到
魔法糖豆
2025-08-01 18:09:43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