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吉林,一年迈老人录下视频,宣布把170万遗产全部留给伺候她33年

烟雨评社 2025-08-01 18:13:25

“脸都不要了?”吉林,一年迈老人录下视频,宣布把170万遗产全部留给伺候她33年的小儿媳。岂料,其他六个子女突然跳出来,硬说老母亲是被逼的,非要抢钱重分,还闹了好几次!小儿媳是既生气又委屈,被逼无奈,只能把他们全部告上法庭。全村都知道小儿媳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人,是出了名的孝顺!最后法院的判决让网友们直呼“判的好!” 吉林,刘大妈的葬礼尘埃落定,但笼罩在这个普通家庭上空的,不是哀伤,而是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风暴的中心,是一笔170多万的土地补偿款,和一部手机里的临终视频。 视频的主角,是七个子女中的小弟媳刘某某。当她在众人面前按下播放键,一边是她略带颤抖却坚定的身影,另一边,是六位怒火中烧的兄姐。他们无法相信,母亲竟将毕生积蓄,全部赠予了一个“外人”。 这一切,要从33年前说起,1992年,刘某某嫁给刘大妈的小儿子,从此便与公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谁知这一住,就是33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刘某某的生活仿佛都围绕着两位老人。 从清晨的热饭,到深夜掖好的被角;从日常的洒扫,到病床前的汤药,这个家的辛劳与琐碎,几乎由她一人扛起。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常感慨:“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而刘某某自己,似乎从未觉得这是负担。当婆婆告诉她,要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她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受宠若惊”。这份日复一日的付出,源自真心,她从没想过要换取什么回报。 温情画面的另一面,却是六位“缺席”的亲生子女。刘大妈年老体衰,最需要儿女绕膝时,他们总能找到滴水不漏的借口,“忙,没时间。”这句轻飘飘的推辞背后,是各自精明的小算盘。 在他们看来,兄弟姐妹多,总会有人去照顾,而任劳任怨的小弟媳,恰好成了那个“理所当然”的人。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便利,平日对母亲不闻不问,分钱时却一个比一个积极。 谁是真心陪伴,谁是利益血亲,她一清二楚,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大妈做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错愕的决定。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着手机镜头,一字一句清晰地表示,自愿将170多万土地补偿款,全部赠给小儿媳刘某某。 这并非一时糊涂,更不是一笔留待分割的“遗产”,而是一份在老人意识清醒时做出的、指向明确的“赠与”,一个母亲,对33年善良与孝心的最高奖赏。 这个决定,彻底点燃了家庭的火药桶。六位兄姐拒不承认,一口咬定是弟媳刘某某哄骗甚至胁迫母亲录下视频。 在多次要求刘某某交出钱款平分未果后,这个曾经的“好弟媳”在他们眼中,成了侵占家产的“外人”。无奈之下,刘某某选择相信法律,一纸诉状将六位兄姐告上法庭,只求一个公道。 法官没有只听双方陈词,而是亲自带队到村里走访,街坊邻里的证言证实了刘某某数十年如一日的照料。同时,法官们反复观看那段关键视频,视频中的刘大妈虽身体虚弱,但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慈爱,毫无被胁迫的痕迹。 最终,法院的判决铿锵有力:刘大妈的赠与行为,意思表示真实,完全自愿,不违反法律,更符合公序良俗。因此,赠与合法有效,170多万财产归儿媳刘某某所有。 判决一出,舆论哗然。绝大多数人都为法院的“人间清醒”点赞:“33年的贴身伺候,170万真不多,这是人家用真心换来的,值!”“平时照顾看不见人,分钱的时候全跳出来了,法院判得太对了!”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为了家庭和睦,不如给儿媳算一笔高额的“护工费”,余下的钱由子女平分。但更多人反驳,钱可以计算,三十多年的情感与陪伴如何量化?老人用这份厚赠,表达的是对孝行的最高肯定,若因为金钱对簿公堂,才是对这份孝与敬的最大亵渎。 这起案件,告诉我们,维系家庭的纽带,除了血缘,更有后天积累的恩情与责任。法律最终捍卫的,不仅是刘大妈的个人意愿,更是“孝者多得”这一朴素而深刻的社会价值。 信源:大象新闻《婆婆把170万元土地补偿款口头赠与儿媳,遭6个子女质疑,法院:有视频为证,赠与有效。》2025.08.01

0 阅读:1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