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历史上对中国的伤害那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俄罗斯呢?因为曾经的沙俄

柳淮蕊 2025-08-01 18:20:53

俄罗斯在历史上对中国的伤害那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俄罗斯呢?因为曾经的沙俄伤害过你,曾经的苏联也伤害过你,但是如今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它并没伤害过你!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咱先来翻翻历史的旧账,沙俄时期,1858年《瑷珲条约》割走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三个英国的面积。 1860年《北京条约》,又占去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这都是教科书里白纸黑字写着的。 苏联时期呢,1945年迫使外蒙独立,1969年珍宝岛冲突差点酿成全面战争。 这些伤疤至今还在提醒我们,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国与国打交道,不能总活在历史阴影里。 就说能源合作,俄罗斯连续多年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2024年对华出口石油1.08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6%。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北京全年用气量的10倍。 这些能源就像血液一样,支撑着中国工业的运转。 今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谈判中,威胁对进口俄油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当场怼回去:“采购俄罗斯石油是主权行为,照买不误!”这就是现实利益的力量。 而且现在中俄合作的深度,也是相当到位的。 2025年5月,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里,光能源合作就列了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四个大类,还包括北极航道开发。 军事上更不含糊,8月上旬的“海上联合-2025”军演,首次提出“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中俄军舰要演练防空反导、联合反潜等实战课目,连雷达数据都得共享。 这种信任程度,在大国关系里可不多见。 要是现在两国一旦失去彼此,那代价可就太大了。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占其能源出口的40%,没了这个大买家,西伯利亚油田就得减产,财政收入至少缩水20%。 对中国呢,要是断了俄油供应,得满世界找替代来源,国际油价可能被炒上天,炼油厂就得停工待料。 更关键的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一致性超过90%,去年苏丹制裁决议、今年乌克兰问题,两国都联手否决了西方提案。 没了这个战略协作,中国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就得打折扣。 除了能源经济,咱们支持俄罗斯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美国这些年对中国的打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2025年1月把11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7月又宣布对进口铜产品加征50%关税,连800美元以下的包裹都不放过。 在科技领域,美国联合盟友搞芯片封锁,华为5G基站建设一度因为断供差点停摆。 这时候,俄罗斯就成了中国的战略支点。 两国在人工智能、航天领域的合作项目,比如联合研发重型直升机、共享北斗导航数据,都在打破西方技术垄断。 有了双边的合作,中俄在国际博弈的好处更是实实在在。 去年G20外长会上,王毅当着俄罗斯外长的面说,“中俄友好根基牢不可破”,两国联手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让美元霸权不再一家独大。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拉拢菲律宾搞“新八国联军”军演,但欧洲国家心里清楚,中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三分之一卖到中国,真要撕破脸,欧洲企业先得破产。 日本嘴上跟着美国喊“印太战略”,背地里2025年对华汽车出口增长12%,三菱重工还偷偷跟中国签了高铁轴承技术合作协议。 而且当年八国联军在中国无恶不作,日本人更是残忍至极,可如今时过境迁,他们不还得低头乖乖找我们合作。 英国6月发布的审计报告最能说明问题:一边渲染“中国间谍威胁”,一边又说“不与中国接触根本不是选项”,还要组织定期经济对话。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访华时,还专门跑到西安看兵马俑,签了300亿欧元的空客订单。 这些国家心里明镜似的,对抗中国也只是过过嘴瘾,要跟中国闹僵了,损失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的平衡。 历史的伤害不能忘,但今天的俄罗斯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守护者、国际博弈的战略伙伴。 美国联合盟友的打压越狠,中俄背靠背的合作就越紧密。 就像网友说的:咱不能一边戕害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一边还要它提供便利,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这就是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感情不能当饭吃,利益才是永恒的通行证。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