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徐向前骑马经过一堆尸体,这时,他发现一具尸体动了一下,就让人把他救起

青霭入云岫 2025-08-01 22:50:48

1932年,徐向前骑马经过一堆尸体,这时,他发现一具尸体动了一下,就让人把他救起来,谁知此举,竟为新中国救下了一位了不起的战将!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千里入川。队伍里有个叫秦基伟的年轻人,当时只是个营长,因为打仗受了重伤,胳膊感染化脓,高烧不退,昏死过去好几天。 在那种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的年代,一个重伤昏迷的战士,基本就被判了死刑。于是,负责后送的担架队以为他没气了,就把他留在了路边,跟其他牺牲的战友躺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策马经过。千军万马急行军,徐帅偏偏就往那边扫了一眼,感觉有个“尸体”好像动了一下。战马都跑过去几十米了,他心里犯嘀咕,又勒马转了回来。下马亲自查看,伸手一探鼻息,嘿,还真有那么一丝微弱的气息! “快,把他弄上我的马!”徐向前立马对警卫员下令。 就这么一句话,一个动作,把秦基伟从鬼门关硬生生给拽了回来。 捡回一条命的秦基伟,就这么被带进了川北。靠着一位老中医的草药,不但命保住了,那条差点被截肢的胳膊也奇迹般地好了。晚年,秦基伟将军自己都感慨:“是徐向前元帅从尸堆里把我刨了出来!”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后福”来得可不那么顺当。伤愈归队,部队里坑都满了,没他的位置。先是去地方带武装,后来又被降职到总部当个连级参谋。好不容易等到部队扩编,当上了补充师师长,却是个没仗打的“光杆司令”。更惨的是,长征过草地时,部队减员严重,补充师被解散,他又没地方去了。 最后,被咱们红军的“财神爷”,供给部长郑义斋给“收留”了,当了个粮秣科的科长。一个想上阵杀敌的猛将,天天跟粮食、账本打交道。郑部长还跟他规划未来:“等革命胜利了,你就跟我去办财经学校,专门培养会计!” 秦基伟当时估计心里直叫苦,嘴上还只能谦虚地说:“我还是想回老区搞粮食工作。”他哪里想得到,自己未来的舞台,根本不在粮仓,而在整个国家的国防线上。 1937年,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高台城失守,董振堂军长壮烈牺牲。马家军乘胜追击,上万兵力气势汹汹地扑向了临泽。临泽是一座孤城,城里全是后勤人员:被服厂、兵工厂、卫生部、妇女团……能打仗的只有一个缺编的警卫连,总共不到1200人,武器只有一挺轻机枪。而敌人,是他们的十倍。 危急关头,郑义斋部长把指挥权交给了这个“懂军事”的粮秣科秦科长。一个管后勤的,带着一群后勤兵,对抗十倍于己的精锐骑兵,这仗怎么看都是个死局。 可秦基伟硬是把这盘死棋下活了!他把城里所有人,炊事员、卫生员、技术员,不论男女,统统组织起来。男的上城墙,女的送饭烧水、搬石头。马家军仗着人多,搭着梯子就往上冲。秦基伟指挥大家,长枪短枪一起开火,手榴弹、滚木礌石往下猛砸。 打了整整三天三夜,凶悍的马家军骑兵愣是没爬上城头。最后,秦基伟看准时机,趁着夜色率领大部分人悄悄突围。这一战,史称“临泽保卫战”,我方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毙敌2000余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1952年,朝鲜战场。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了“金化攻势”,目标直指上甘岭。他祭出了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一天之内,300多门大炮、40多架飞机,朝着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倾泻了数十万发炮弹。 当时负责镇守这片阵地的,正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 战斗的惨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阵地上的岩石被炸成粉末,工事夷为平地。我军前沿部队和指挥部的通讯完全中断。秦基伟走出指挥所,看着被炮火映红的半边天,沉着冷静,运筹帷幄。 他对45师师长崔建功说:“告诉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的胜利,15军打光了也算不上什么。” 崔建功师长立下军令状:“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秦基伟对着他竖起大拇指,一字一句地说:“你告诉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秦基伟上去守阵地!” 接下来的43天,成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炼狱。表面阵地白天被夺走,晚上志愿军就组织部队从坑道里冲出来再夺回来。阵地反复易手几十次,有的连队打到最后只剩几个人,甚至全部打光。 最艰难的时候,部队转入坑道作战。缺水、缺粮、缺氧,敌人还往里施放毒气。战士们靠着惊人的意志力,在几乎是绝境中坚持战斗。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都打电话来问秦基伟,是不是顶不住了,可以考虑撤。 秦基伟的回答斩钉截铁:“为什么不打?范弗里特的底气不过如此,我的意见是坚决打下去!我们就是要和美国人比比这个狠劲凶劲!” 最终,上甘岭成了美军的“伤心岭”。志愿军以伤亡1.15万人的代价,歼敌2.5万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这一战,彻底打服了对手,也为板门店谈判桌上的中国代表,挣来了最硬的腰杆。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青霭入云岫

青霭入云岫

青霭入云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