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这干部火了!”7月25日,呼和浩特,基层干部在村头转悠,突然看到洪水

画画的哈哈 2025-08-02 00:06:22

[中国赞]“这干部火了!”7月25日,呼和浩特,基层干部在村头转悠,突然看到洪水流向村子,他本可以有时间躲避,在前进与后退之间,他选择了逆流而上,不顾个人安危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立刻转移,因为撤离的都比较及时,最后全村17户32人无一伤亡!网友感叹:“他说的两句话把我感动哭了”。 (信源:青橙融媒——徐瑞:快点,再快点……) 7月25日下午,内蒙古武川县得胜沟乡东坡村,山洪来得又快又猛。这个平日里安静的山村,转眼就被咆哮的洪水围成了一座孤岛,断电、断讯,村里地势最低的几户人家开始进水。 谁知,在这样几乎无解的危局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发生了——全村17户32口人,无一伤亡,全部安全撤离。在那种命悬一线的时刻,一个偏僻山村是怎么做到全身而退的? 洪水扑来时,村党支部书记徐瑞正在村头河边巡查。他所处的位置,本可以让他第一个安全撤离。可他一扭头,想到的却是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几乎是本能,他没往后退,反而一头扎进了洪水里,朝着村子深处冲去。 他脑子很清楚,径直奔向村里地势最低洼的三户人家。他闯进大爷家中就让他赶紧往高处走。一边走一边喊着“快点儿往出走!水倒灌进来了!”跑到第二户,一个大姐撑着伞站在石头上,进退两难。徐瑞急得大喊:“房子不要了,要命!快往高处跑!” 这声“要命”比劝说有用。洪水很快没过他的腰,裹着泥沙,他站不稳。但他顾不上自己,一心想着人一个都不能少。混乱中,他想起同事小戴,担心出事,赶忙摸出手机打电话。得知小戴没事且在组织村民撤离,这个筋疲力尽的汉子当场哭了,念叨着“还好娃娃没事!” 直到所有村民都转移到安全地带,徐瑞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真正落地。 不过,单靠一个人的英勇,想在滔天洪水中救下32口人,几乎不可能。东坡村的“零伤亡”,与其说是临场发挥的奇迹,不如说是长期准备后的一次总演习。奇迹这东西,从来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东坡村地处深山、沟壑纵横,防汛是大事。自2021年徐瑞上任,每年汛期前村里都开防汛会、制定“作战图”,将全村划片,明确每个每个人的责任。这些年复一年的准备,让东坡村在洪水面前有了抵抗底气。徐瑞的“逆行”并非一腔孤勇,他背后有成熟应急方案支撑。 进一步看,东坡村的这份底气,也不是孤立的。它其实是整个武川县防汛体系的一个缩影。 汛情一来,武川县全县上下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县里也早已准备好了救援物资。确保在灾难到临时可以更好地进行援助。 人员方面,党员干部、警察、消防员、志愿者全部出动。在县城,有人跳进齐膝深的水里清淤,有人在路口指挥交通;在乡镇,有人扛着沙袋加固河堤,24小时巡查。 全县265条过水路面、77条山洪沟,也都有专人盯着。对于住在低洼地带的159户279人,政府选择了最直接也最稳妥的办法:提前转移。 如今,洪水退去,东坡村的重建已经开始。回头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所谓“奇迹”,其实是一环扣一环的责任链条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徐瑞这样基层干部的个人担当,有东坡村长年累月未雨绸缪的系统准备,更有武川县全盘部署、上下联动的执行力。 灾难面前,英雄的出现固然可贵,但更关键的力量,或许是那些能让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并且让英雄不必孤军奋战的体系和准备。 毕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少数人的“逆行”上,本身就是一种侥幸。而一个成熟的社会,恰恰是要用无数枯燥的预案和准备,去对抗这种侥幸。您觉得呢?

0 阅读:46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