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有一个特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手下报编制,要装备,他从不多问。 主要信源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02 09:49:27

张作霖有一个特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手下报编制,要装备,他从不多问。 主要信源:(《张学良回忆录》;《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 清末民初的东北,各方势力像滚开的粥锅一样翻腾。 清朝垮台之后,这片土地上官兵土匪混作一团,外国势力明争暗抢,兵贩子趁乱倒腾军火,完全乱成了烂摊子。 在这锅热粥里硬生生站稳脚跟的是张作霖。 江湖上喊他"张大帅",有人觉得他就是个粗鲁蛮横的土匪头子,吹胡子瞪眼睛,摆着架子骂街。 但他能把这群刀口舔血的人管得死死的,凭的是脑子里的算计和手上的人事功夫。 张作霖小时候只在杨景镇老先生那儿念过三个月的私塾,认字不多是事实,但他自己说最珍贵的不是认了多少字,而是"学了做人做事得有眼力见儿"。 在东北军阀里,喊打喊杀是家常便饭,每个老大都觉得自己就是老天爷派来的正主。 只有张作霖挑人手不光看能不能打,更在乎这人脑子够不够使。 他使唤人讲究"用长避短",一旦看上你,就敢放手让你干,出了岔子也不随便甩开你。 他手下的"十二虎将",像郭松龄、张作相、杨宇霆、孙烈臣这几位,有老搭档也有半道投靠的,全是挑出来的硬角儿。 管文书、出主意的文人班子也不含糊,王永江、刘春烺、陶允恭一帮人,个个都不是简单人物。 连最不服管教、有"小诸葛"名号的杨宇霆,见了张作霖也老实得像只猫。 民国刚成立那会儿,张作霖刚把奉天抓在手里,生怕不稳当,下令整治留过洋的年轻人。 那时候杨宇霆刚从日本回来当学生,正好撞在枪口上。 在一家当官的人宅子里,张作霖差点就把他按住了。 杨宇霆想溜被张作霖瞧个正着,老张也不说狠话,就笑呵呵的用东北大实话问他打哪儿来的。 更让杨宇霆没想到的是,张作霖后脚去部队巡查,看到一支部队整得有模有样,打听是谁带的,正好就是杨宇霆。 这才开始两个人算是搭上线了。 杨宇霆本事大,就是脾气倔。 他和改革派的郭松龄越闹越凶,矛盾太深搞得奉系内部裂了口子,郭松龄都带兵倒戈过,奉军被打得够呛。 可是张作霖从头到尾都没急着对哪个动手。 他肚里打着算盘,这些有本事的人谁都不能太得意,得让他们互相盯着,谁都不敢太猖狂。 杨宇霆有学问会管事,可惜性子太硬,不好管也得管着用。 一面给杨宇霆提拔官职,一面找别人看着他。 外面看着光鲜,暗地里松紧都在张作霖手里捏着。 奉军那年往南打到南京,张作霖让杨宇霆当了江苏军务督办。 那儿是民国数得着的富地方,坐镇那儿像披了一身金盔甲。 谁知孙传芳带兵杀回来,杨宇霆被逼得乔装逃走躲回东北。 换别的军阀治下,丢块肥肉绝对是大罪,撤职砍头都不过分。 奇怪的是,张作霖不光不罚,还继续让他做事。 懂门道的人看出他算的账:杨宇霆手下那批留过洋的士官系如果全完了,奉军里管军务的人就得断根,那剩下来那帮老头子们还不得翻天? 倒不如借这次败仗挫挫杨宇霆的傲气,既显得他当大帅的宽厚有容,还能让杨宇霆记着亏欠。 张作霖这一手让奉系内部几股力量互相制衡,谁都不敢太放肆或者彻底翻脸。 真正的用人高手就是这样:你给手下得让他觉得你离不了他,但实际上没了谁天也不会塌。 杨宇霆丢了地盘,但得了机会,结果比从前干得还卖力。 建海军、修公路、搭炮厂,大事小事都玩命搞。 这些功劳实实在在,张作霖自然顺水推舟。 但杨宇霆再能干,张作霖那根牵着线的手从来没松开过,因为在他这儿,人比事情重要得多。 看表面张作霖就是个大老粗,其实心里清楚自己的分量。 认字少不妨碍他玩转江湖手段,硬是把一群马匪调教成正规军。 该松手时候他敢松,该攥紧的时候他下手狠。 他留给人琢磨的,不光是那些刀光剑影的场面,更是他握在手里的人心账本。 杨宇霆被人笑话成了丧家之犬,最后能稳住做成大事。 打了败仗的将军没被一脚踢开,反倒成了顶梁柱。 这些都在张作霖的计划里。 他有条铁规矩:合适的时候提拔你,合适的时候收拾你,从来不把一条有用的路给堵死。 该松该紧都在火候拿捏里,东北这盘大棋下到最后,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最硬气的,而是懂得怎么摆布棋子的那个人。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2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