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对台湾征收20%关税,台学者何启圣向大陆提出建议:“既然美国早已把台湾定位为单边盘算的对象,那么大陆其实完全可以改变打法,不再只是被动回应。相反,大陆若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主动将台湾纳入协商框架,甚至替台湾争取部分优惠待遇,那将是战略上的重大转折。对大陆而言,这是一个以善意之名重新塑造台湾经济与民心视野的契机。” 台湾经济特别依赖出口,尤其是对大陆市场,数据说超过42%的台湾出口商品是卖到大陆的,大陆还占了台湾22%进口商品的来源,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让台湾面对美国20%关税的冲击时显得特别脆弱。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命根子——还被美国政策挤得够呛,华盛顿一边让台湾加大对美投资,一边用高关税挡台湾商品的路,这种“单边算计”的态度,让台湾在美台关系里越来越像个被动的棋子。 反观大陆,作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天生就在两岸经贸关系里更有话语权,从90年代台商大规模投资大陆,到2010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两岸经贸关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过去几十年的合作,帮台湾经济在全球化里站稳了脚,也为大陆改革开放加了把劲,可现在岛内一些“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老给两岸关系使绊子,台湾经济在全球博弈中被挤得喘不过气。 在这当口,大陆如果能主动调整策略,不仅能帮台湾顶住外部压力,还能让两岸经济融合更进一步。 何启圣的建议跳出了老套的“被动应对”路子,提出了一种主动塑造两岸关系的新玩法。 过去大陆在两岸问题上多是回应岛内的挑衅或者外部的干涉,比如对“台独”分裂活动说不,或者对美方的动作提出抗议,但在经贸领域,尤其面对美国的高关税,大陆完全可以换个思路——以台湾同胞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点担当。 如果大陆在中美贸易谈判里主动把台湾拉进来,甚至帮台湾出口商品争取点低关税待遇,会是个啥效果? 两岸是一个中国,大陆依法维护台湾同胞在国际经贸里的权益,天经地义,这么做不仅能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大陆的诚意,还能在国际上强化两岸同属一中的认知。 现在岛内有些人老拿“大陆威胁论”说事,试图割裂两岸经济联系,如果大陆能在贸易谈判里为台湾争取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抹黑大陆的声音估计得哑火不少。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是一天两天,但这种依赖不该只停留在市场和产业链层面,大陆可以通过更主动的经贸政策,让台湾民众实实在在看到两岸合作的好处,在民心上拉近距离。 比如,台湾的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往往是高关税的直接受害者,如果大陆能在国际舞台上为他们争取点利益,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可能会慢慢变。 从90年代台湾企业成为大陆制造业的最大外来投资者,到2010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把合作推向制度化轨道,这些都让台湾经济在全球化浪潮里有了底气,也给大陆的改革开放添了活力。 现在面对美国的高关税壁垒,大陆完全可以延续这种合作精神,主动为台湾经济撑腰,比如,在中美贸易谈判里,大陆可以提议把台湾的部分出口商品纳入低关税清单,或者推动中美台在某些产业上的合作框架。 这不仅能缓解台湾出口企业的压力,还能为两岸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开新路。 当然,主动出击也不是没挑战,岛内“台独”势力可能会借机炒作,误导民众觉得大陆的善意是“别有用心”。 这时候大陆得通过透明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让台湾民众自己去感受、去判断。 美国也可能对大陆的主动姿态有点疑心,甚至加点压力,这就要求大陆在谈判里保持定力,既坚持原则,又灵活用好国际规则,争取最大的合作空间。 未来,如果能通过经贸合作让更多台湾民众感受到两岸共同发展的红利,两岸关系的春天可能就不远了。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美国公布对台关税》
被美国痛宰20%关税,台湾岛内向大陆“求援”的声音出现,希望北京在中美贸易谈判时
【2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