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太大了!”陕西安康,一老人去银行取养老钱,发现存了大半辈子的5万元仅剩5块8,经民警调查,竟是未成年孙女用她的卡绑定支付软件,把钱全充进了游戏,老人当场崩溃瘫倒痛哭!网友:孩子怎么知道支付密码的?[微风] 这5万块钱,原本是老人准备的养老钱,而且也能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那天,她像往常一样来到银行,坐在柜台前,跟工作人员说要取些钱。 输入密码后,看着上面的5.8元,老人怎么都不敢相信,她反复确认自己拿的就是那张存有全部积蓄的银行卡,可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并没有改变。 老人以为是银行出了错,觉得肯定是银行把她的钱划走了,心里又气又急,说啥都不愿离开银行大厅,甚至跪躺在地上,希望能讨个说法。 银行员工一看这情况,赶紧报了警,毕竟他们心里清楚,钱绝对不是从银行这边出去的,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 为了弄清楚真相,民警马上调出了老人银行卡的流水信息,这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只见卡上的钱流向了全国各地,而且一看就是买东西花出去的。 可问题是,老人根本不会网购,那这些钱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 民警接着询问老人,有谁知道银行卡的支付密码,或者谁最有可能拿到这张卡,老人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自己还未成年的孙女。 经过民警的询问,孙女最终承认了是自己所为,原来,孙女拿着奶奶的卡绑定了支付软件,然后把钱充进了游戏里,老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崩溃了。 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大半辈子的钱,孙女却这么轻易地就给花光了,而且孙女还小,对钱根本没什么概念。 据了解,因为孙女是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进行支付,支付时没触发复杂验证,钱就这么一笔一笔地流走了。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些交易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的,银行只是提供资金通道,所以责任并不在银行。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孙女提交申诉,看各个商家能不能把钱退回来,可这谈何容易,钱都花出去好久了,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商家,想要退款,难度可想而知。 从法律角度来说,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主播、充值游戏这些行为,在法律上可视为赠与行为。 但这种赠与行为,必须经过监护人的事后追认才生效,如果监护人拒绝追认,是可以要求退回钱款的,可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困难重重。 家长们要想维权,得尽快固定证据,证明消费主体是未成年人,而且监护人并没有追认这笔消费。 其实之所以会频繁出现这种事,还是因为现在电子支付太方便了,很多支付软件为了追求便捷,验证环节设置得不够严格,这就给了未成年人可乘之机。 而且家长对孩子的监管也存在疏忽,有些家长为了图省事,就把手机给孩子玩,也不管孩子用手机干啥,更没注意保护好支付密码。 还有就是,现在的游戏和网络直播平台,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做得还不够到位,没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的大额消费。 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家长们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支付、网络消费这些方面,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现在,老人的申诉还在进行中,希望她能顺利追回自己的养老钱。 大家对这件事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胆子太大了!”陕西安康,一老人去银行取养老钱,发现存了大半辈子的5万元仅剩5块
感冒片
2025-08-02 10:56: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