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反华妖女” 许秀中为了抹黑中国,甚至不惜伤害父母,没曾想,她在澳洲组织反华游行时,竟然被当地警方误以为是反澳,于是将她暴揍了一顿,如今许秀中早已成为过街老鼠! 2024 年 6 月的悉尼街头,许秀中被按在滚烫的柏油路上时,假发套滑到了肩膀,露出染成金色的发根。 手腕被手铐勒出红痕,嘴里还在喊着 “我是为了澳大利亚”,但穿防暴服的警察根本听不懂她带着甘肃口音的英语。 周围的抗议者早作鸟兽散,只有几个路人举着手机拍摄,镜头里她的脸因疼痛和愤怒扭曲,再也没了电视上 “人权斗士” 的体面。 这场闹剧的源头,藏在她 1994 年出生的嘉峪关家属院。那时的许秀中还是父母的骄傲,银行职员的双亲把所有资源都堆在她身上: 小提琴考级的证书塞满抽屉,奥数夏令营的奖牌挂在客厅墙上,12 岁那年拿到全国奖项时,父亲在单位食堂请了三桌客,逢人就说 “我女儿将来要当外交官”。 2012 年她考上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行李箱里装着母亲连夜缝补的床单,父亲送她到北京时,在火车站塞给她一张银行卡,说 “不够就说,爸妈砸锅卖铁也供你”。 可这份期待成了她后来攻击的靶子。大二那年,她突然提出退学去澳洲,理由是 “中国教育压抑天性”。 父母卖房凑了 48 万学费,她到墨尔本大学报到后,头三个月还会每周打个电话,后来渐渐变成 “忙”“没钱了”“别烦我”。 现实的落差比时差更难适应 —— 她想进当地媒体圈,面试时对方看到 “中国传媒大学” 的学历,眼神里总带着审视。 试镜单口喜剧时,她发现只有嘲讽中国文化才能逗笑台下的白人观众,于是开始编造 “被父母逼着背《弟子规》” 的段子,说中国的奥数班是 “洗脑工厂”。 第一个转折点在 2016 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编辑看中她的 “中国面孔”,让她写专栏骂中国。 第一篇稿子她写了三天,标题是《我逃离了那个不允许说 “不” 的国家》,里面把父母送她学琴说成 “精神虐待”,把嘉峪关的戈壁滩描述成 “压抑人性的象征”。 文章发布后,点击量破了 ABC 当月纪录,她收到了人生第一笔专栏稿费 ——2000 澳元,足够支付半个月房租。 真正让她 “平步青云” 的是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这个由美国军工企业资助的机构,需要一个 “懂中国” 的人炮制反华报告。 许秀中拿着自己的文章找上门时,负责人只问了一个问题:“敢不敢写新疆?” 她点头的瞬间,就注定要和过去彻底切割。 2019 年的办公室里,她对着卫星地图,把新疆棉花厂的围墙标成 “集中营围栏”,把工人宿舍的窗户说成 “监视口”,甚至编造出 “8 万维吾尔族人被强制劳动” 的数据。 这些漏洞百出的文字,被她包装成 “实地调查”,ASPI 给她的报酬涨到了每篇 5 万澳元,还帮她拿到了永久居留权。 她的 “成功” 建立在背叛之上。2020 年发布《待售的维吾尔人》报告后,H&M 等品牌宣布抵制新疆棉花,老家嘉峪关的棉农们看着滞销的棉花堆在仓库,骂着 “丧良心”。 许秀中却在悉尼买了公寓,在社交媒体上晒出 LV 包包,配文 “靠自己赢得的自由”。 父母打电话质问,她在电话里吼:“你们懂什么?这是在帮你们摆脱专制!” 母亲气得住院,她连个问候短信都没有,反而在电视节目里说 “父母是计划生育的牺牲品,控制欲源于自卑”。 ASPI 开始疏远她,新的报告不再让她署名;曾经邀请她上节目的媒体,转而称她 “不可靠的信息源”。 为了挽回关注度,她才策划了那场反华游行,却没料到标语写得含糊不清,“抵制中国制造” 的横幅被警察误看成 “反对澳洲政策”,最终落得个被按在地上的下场。 如今的许秀中住在悉尼郊区的出租屋里,银行卡余额只剩三位数。ASPI 停了她的顾问费,媒体约访全部取消,连当初追捧她的反华小团体也把她拉黑。 偶尔打开国内网站,满屏都是 “汉奸”“卖国贼” 的评论,老家的亲戚早和她家断了来往,父母搬离了住了三十年的家属院,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她曾想过回国,却发现护照早已过期,领事馆拒绝为她办理新证件。 某个深夜,她翻出手机里唯一一张全家福,照片上 12 岁的她举着奥数奖牌,父母站在两边笑得眼角起了皱纹。 窗外的悉尼港放着烟花,是庆祝澳洲国庆的烟花,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嘉峪关的元宵节,父亲把她架在肩膀上看花灯,母亲在旁边喊 “慢点跑”。
自食其果!“反华妖女”许秀中为了抹黑中国,甚至不惜伤害父母,没曾想,她在澳洲组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8-02 11:36:20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