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7月31日,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针对李嘉诚家族的长和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依法审查监管是少不了的,并且他还强调,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市场公平,说白了,这是在给持续半年的跨国资本博弈画下红线! 李嘉诚家族的长和集团要把全球43个港口打包卖掉,商务部一句话定了调,必须审查,这事儿看着是笔商业交易,实则牵扯着太多门道,远不止买卖那么简单。 先说说这43个港口的分量,它们散布在23个国家,从东南亚的新加坡港到地中海的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从美洲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到非洲的埃及塞得港,几乎覆盖了全球主要海运航线的关键节点。 其中巴拿马运河那两个港口尤其关键,全球6%的海运贸易都得从这儿过,咱们中国商船在这儿的货运量占比高达21%,是咱们和拉美、加勒比地区做买卖的生命线。 买主是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手里握着万亿美元级别的资金,要是真把这些港口拿下,全球 10.4% 的集装箱吞吐量就归他们管了,到时候全球港口市场的话语权怕是要变天。 长和为啥要做这笔买卖?说起来无非是商人的盘算,这几年国际局势乱糟糟的,有些国家的政客总爱拿商业说事。 就说巴拿马运河那地方,前几年就有美国政客跳出来嚷嚷,说要重新评估港口经营权,甚至放话不排除用强硬手段。 长和在那儿经营了二十多年,肯定怕夜长梦多,再者说,卖了能拿到一百九十多亿美元现金,这笔钱不管是投到新业务还是分红,对家族来说都是笔划算的账。 从纯商业角度看,这步棋似乎没毛病,但生意做到这份上,就不能只算经济账了。 这些港口可不是普通的码头,而是全球供应链的咽喉,咱们国家每年有几十亿吨货物要走海运,从东南亚的电子元件到中东的石油,从非洲的矿产到南美的大豆,大多要经过这些关键港口。 要是这些地方被别有用心的资本控制了,麻烦就大了,举个例子,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当年斯里兰卡政府缺钱,把这个深水港租给了外国公司,租期99年。 后来该国发生经济危机,外国公司趁机要求用港口权益抵偿债务,差点把国家的出海口都弄丢了,当地渔民想出海打鱼都得看外资公司的脸色,最后闹得民怨沸腾,政府都差点垮台。 还有个更典型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2008 年金融危机后,希腊政府把港口卖给了外资企业,结果人家接手后,只优先发展自己国家的航线,把希腊本土航运公司的业务挤得没地方去。 当地码头工人的工资三年没涨过,而外资公司的利润却翻了倍,后来希腊政府想收回部分权益,花了比当初卖价高两倍的钱才买回来。 这些事儿都说明,关键基础设施被外资控制,就像把家门钥匙交给别人,平时看着没事,一旦遇到风浪,人家随时能把门关上。 咱们国家的海运贸易额每年超过2万亿美元,要是这些港口被美国资本掌控,他们哪天不高兴了,给咱们的货船设点障碍,比如故意拖延靠港时间、提高装卸费用,甚至在特殊时期限制通行,那损失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贝莱德要是吞下这 43 个港口,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里他们能占四个,到时候定价权就全在人家手里了,咱们国内的中远海运、招商局港口这些企业,在国际上打拼好不容易才有点份额,到时候怕是处处受制。 就像十几年前,欧洲一家港口集团垄断了波罗的海沿岸港口,咱们的中欧班列集装箱在那儿的转运费比其他国家的贵三成,还经常排不上队,这就是垄断的恶果。 国家出手审查,不是要拦着做生意,而是要把风险提前挡住,去年有家跨国公司想收购咱们国内一家芯片制造设备企业,虽然交易额只有几十亿,但监管部门发现这家企业的技术能用于军工领域,最后依法否决了交易。 还有前年,有外资想收购咱们的一家冷链物流企业,这家企业的仓库覆盖了全国八成的生鲜市场,监管部门审查后要求剥离部分区域业务,就是怕出现市场垄断。 这些案例都说明,审查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企业,而是为了守住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的底线。 这些年,咱们国家一方面欢迎外资来投资,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风险防控,都是在给跨国资本划红线:可以来赚钱,但不能拆台,可以搞竞争,但不能搞垄断,可以做买卖,但不能碰国家安全的底线。 守住这些关键节点,就是守住了发展的主动权。
干得漂亮!7月31日,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针对李嘉诚家族的长和集团出售全球43
青橘小罐
2025-08-02 12:27:34
0
阅读:7